8月30日,海口市五源河学校粤海校区迎来了一年级新生报名入学。整个校园洋溢着欢腾与活力的氛围,学校以别出心裁、仪式感满满的开学活动,为学子送上真挚的祝福与期待。记者 陈元才 摄
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即——
开展暖心家访,分发教辅教材,排查风险隐患,准备各种形式的“开学第一课”……为迎接新学期,全省各地中小学正做足“功课”,多措并举为同学们做好保障,确保安全顺利有序开学。
齐心协力保开学
“注意安全,小心掉落的电线!”三亚市第一中学校园内,教职工们认真清理树木断枝、扶正苗木,协作转运倒伏树干,清除通道的障碍物,最大限度恢复校园绿化原貌。
“来,搭把手,一起把这些树木的断枝移走。”在三亚市第九小学友谊校区,校长陈人珊和教职工一起抓紧时间疏通排水沟渠,清扫积水淤泥。
……
日前,受台风“剑鱼”影响,三亚不少学校被台风侵袭后受损严重。为确保师生安全与教学秩序平稳回归,连日来,三亚教育系统以“快”字当头,紧锣密鼓地开展灾后恢复,忙碌的身影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在三亚市实验中学、三亚市第四中学等学校,师生们分工协作,这边推水扫水、清理泥垢,那边摆放桌椅、擦拭窗户,教室和走廊的地面很快光洁如新。
除了整治环境,开展病虫害消杀、安全隐患排查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对宿舍进行了全面消杀,对门窗、桌椅、灯具等设施进行了逐一排查和维修。食堂也进行了‘搬家式’大扫除,清洁消毒餐厨灶具,让同学们住得舒心、吃得放心。”三亚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邓辉介绍。
加紧修复校园设施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备受关注。开学前夕,三亚市第二中学向学生及家长发放了告知信,明确开学时间、准备事项,指导学生调整状态以积极心态返校。
细心筹备待开学
搬运、清点、分类、摆放……随着新学期的脚步临近,海口市椰博小学一派繁忙景象,老师们忙着清点整理新学期教材。
“今年一年级有15个班,学生多、用书需求大,提前将书本整理好,开学当天孩子们就能顺利领到新课本。”海口市椰博小学副校长刘坚说。
在昌江中学,开学筹备同样有序进行。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新学期,该校安排班主任提前梳理学生返校信息,并针对新生设计了“校园导航”活动,由志愿者引导新生熟悉校园。
“我们还将通过班会、学长帮扶等形式,帮助新生们快速适应新环境。”昌江中学后勤处副主任符苏克表示,同时,精心制定营养均衡的开学第一周食谱,让学生们吃得更好、更健康。
“颜值”与“内涵”双提升,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学期。今年9月1日,万宁中学高中部新校区将迎来首批1000余名高一新生,目前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硬件设施已准备就绪。万宁中学副校长吴炜强介绍,新校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配备多间新媒体教室,新高一年级将创新引入平板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数字化转型。
学校“焕新”,校园服务也在“加码”。在海口市第十中学,由“榕光”志愿者团队组成的“迎新小分队”,为新生及家长提供了报名指引、教材分发等贴心服务。
“由学长学姐们指引路线、对接班级,能让新生快速消除紧张感,顺畅开启初中生活。”海口市第十中学校长陈婵娟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进一步提升了沟通、协作等能力。
为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教师们利用暑假进行家访,与新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能力发展、性格特点等个性化信息,倾听家长的需求和期待,初步建立起家园之间的信任关系。
仪式十足迎开学
“美灵学子,所向披靡!”“健康成长,平安喜乐!”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口号,海口市美灵小学迎来了一批一年级“萌新”。校门的红毯两侧,老师们早早守候在此,为每位孩子贴上象征智慧与吉祥的朱砂贴纸,七彩的泡泡拉满了入学仪式感。
步入教室,学校为孩子们准备的新学期“礼物”映入眼帘——五彩缤纷的气球插在桌上,用红丝带仔细绑好的书本和香甜的旺仔牛奶相映成趣,寓意深远。
“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可能会有些紧张或不适应,我们通过布置教室环境,努力实现幼小‘软’衔接,营造轻松亲切的氛围。”海口市美灵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陈少云说。
为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海南中学也为全体高一新生送上了精心制作的《新生入学适应指南》。指南内容围绕新生入学后可能面临的核心问题展开,从校园环境熟悉、学习节奏调整,到人际关系建立、情绪疏导,再到高中三年规划,全方位覆盖新生适应期的需求,并用通俗、亲切的语言为新生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新生们纷纷表示,指南内容很接地气,解决了许多当下的困惑,例如指南中关于“与室友相处”“参与社团活动”的建议,让自己不再害怕主动社交。
当传统文化“邂逅”新学期,一场场别出心裁的入学礼也在各地各校拉开帷幕。海口市美苑小学设置拜师礼、朱砂启智、击鼓明志等环节,寄语同学们以鼓声为号,勇往直前,追求学有所成;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开展“开笔礼”游园活动,让新生在传统文化的赓续中,感受博大的中国文化……
“迎新仪式很丰富,让我们对孩子的新学期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一年级新生家长唐女士说。(记者 张琬茜)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