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以下简称“海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金荣杰副主任医师的主刀下,成功为一名房颤患者实施了房颤VARIPULSE(脉冲消融导管一种类型)脉冲消融手术,不仅增加了琼南地区在房颤治疗领域的新技术力量,也为当地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进一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岛”的医疗目标。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我国成人房颤患病率已达1.6%,患者数量超过20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5% 。房颤不仅会导致心悸、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不适症状,更会显著增加患者卒中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房颤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等,其中,射频消融(导管消融术)是根治房颤的重要手段,但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因热能损伤导致食管瘘(发生率约1%~2%)、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手术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3小时,增加了患者风险;另外,对毗邻组织缺乏选择性保护,可能影响周围正常组织结构。而VARIPULSE脉冲消融手术,具有高度组织选择性、三维可视化精准操作、高效低辐射的三大核心创新点。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非热能消融技术——脉冲场消融(PFA),该技术基于不可逆电穿孔(IRE)原理,通过在超短时间(250毫秒内)释放高电压脉冲电场,在心肌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微小孔道,选择性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对周围正常组织(如食管、神经等)几乎无损伤。
这次接受VARIPULSE脉冲消融手术的患者为一名64岁男性,患有发作性心悸11年,于近日因病情加重到海南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经做检查分析,患者CHA2DS2-VASc(一种用于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分系统,又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抗凝治疗决策,共有9项打分,分数越高说明血栓风险越高)评分2分,HAS-BLED(一种用于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评分系统,又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抗凝治疗决策,共有7项打分,分数越高说明出血风险越高)评分1分,表明其具有卒中风险但出血风险较低。术前CT建模发现患者右肺静脉有三个分支,其中中肺静脉开口比较细小,传统脉冲消融,导丝难以到达,且容易有漏点可能,在三维标测指导下可大大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以及提高手术效果。海南医院心内科田进文主任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前讨论,排除手术禁忌症,制定手术策略。
本次手术由金荣杰副主任医师主刀,并在周超飞副主任医师、林莹副主任医师以及麻醉科黄应思麻醉医生等医护人员缜密配合下,通过ICE(心腔内超声)对患者心脏进行无接触式建模,指导房间隔穿刺,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进行左房以及肺静脉基质标测。随后,使用VARIPULSE导管进行环肺静脉消融,每根肺静脉仅做4次消融,总消融次数为20次。手术全程在低射线环境下完成,单台手术耗时约70分钟,肺静脉隔离时间仅需10分钟。
术后,患者症状转为窦性心律,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血压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各项指标正常。术后第1天,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根据VARIPULSE临床研究数据推算,此类技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1年主要有效性成功率达85%,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极快,多数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出院。
田进文主任医师说,房颤是一种可治可控的疾病,VARIPULSE脉冲消融技术的引入,为琼南地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加速实现房颤“可治、可控”的目标,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来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金荣杰 汪承丰)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