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城乡接合部的桥南派出所,民辅警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探索出“警务+社区+群众”三联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他们不仅实现了案件数量与警情“双下降”、矛盾纠纷“早化解”,更通过“茶睦八方调解室”“护苗工作室”等一系列暖心举措,将平安送到群众身边,将温情融入日常执法。

桥南派出所共有13名民警、16名辅警。他们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创新思维破解治理难题,不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也屡获殊荣:2024年被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三等功,此前还曾获评“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机制创新

构建“警务+社区+群众”三联共治新格局

面对城乡接合部人口构成复杂、治安动态多变的特点,桥南派出所主动求变,将“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并深化“警务+社区+群众”高效联动模式。“以前是我们单打独斗,现在是警民联手。”所长陈科在介绍这一模式时感慨道:“社区干部成了我们的‘千里眼’,群众成了我们的‘顺风耳’。”

这一创新实践显著提升了执法办案水平与工作效能。今年以来,该所受理行政案件35起,同比下降38%;立刑事案件14起,同比大幅度下降。

源头化解

“茶睦八方调解工作室”让矛盾纠纷消于未发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末端,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桥南派出所创新依托机关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下沉轮值机制,精心打造了“茶睦八方调解工作室”。“邻里纠纷看似不大,但若不能及时疏导,就容易升级激化。”负责调解的民警吴凡一边整理记录一边说道。

在一起已成功调处的宅基地纠纷中,起初针锋相对的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位当事人感慨道:“多亏了工作室的耐心调解,不然我们这邻里情分真的就断了。”今年以来,“茶睦八方调解工作室”已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4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成为辖区群众愿意来、信得过的“暖心茶居”。

精准宣防

宣讲团守住群众“钱袋子”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频发的态势,桥南派出所坚持预防为先,成立了以青年民辅警为主力的普法宣讲团。

“大娘,您记住,凡是让您转账的,都得多个心眼!”在社区活动现场,桥南派出所民警李可正耐心地向老人们讲解防骗知识。一位刚避免了诈骗损失的居民感激地说:“要不是上个月听了你们的讲座,我差点就把养老钱转出去了!”截至目前,宣讲团已举办各类反诈宣传活动31场次,发放宣传材料4500余份,直接受教育群众超过2400人。

除患攻坚

“护苗”行动双线报捷

桥南派出所创新设立“护苗”工作室。“这些孩子本质不坏,只是需要有人引导。”负责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的民警周焕伟说。在成功劝返一名辍学学生后,孩子的母亲红着眼眶说:“谢谢你们没有放弃他。”今年以来,“护苗”工作室已累计上门帮教70名未成年人,成功劝返7名厌学逃学学生回归校园。

从探索警务运行新模式到深耕矛盾化解第一线,从守护群众财产安全到关爱青少年未来,白沙县公安局桥南派出所的民辅警,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行动,在白沙县牙叉镇城乡接合部这片热土上,精心浇灌着平安之花。正如一位辖区群众所说:“有他们在,我们睡得踏实。”这朴实的评价,正是对桥南派出所工作的最高褒奖。(来源:白沙黎族自治县公安局)

编辑:索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