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放学总想着去哪儿玩,现在校门口总能看见警察叔叔的身影,感觉特别踏实。”白沙中学一名学生的话,道出了许多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感受。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使命。近年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公安局深入推进的“护苗”专项行动,如同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正悄然改变着全县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维护治安的刚性任务,更是一场浸润着白沙县公安局温情的青春守护战。
帮扶,从“心”开始民警成了“编外家长”
“小杰,最近学习跟得上吗?有什么困难就跟警察叔叔说。”辖区民辅警的这次走访,更像是一次老友的聚会。在白沙,许多曾走过弯路的孩子,都有了一位警察“编外家长”。

这背后,是白沙县公安局深化实施的“民警包保帮扶”机制。它超越了冷冰冰的任务分派,成为精准的“结对子”工程。民辅警主动走出派出所,下沉到社区、村庄,坐在孩子的家里、学校的板凳上,倾听他们聊学习、诉烦恼,听那些不愿对父母言说的心事。
“今年以来,我们就已累计走访帮扶1250余人次。”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蔡兴跃介绍,“我们的目标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有的孩子被我们劝回了课堂,再次听到朗朗读书声,精神面貌随之焕然一新;有的孩子需要更专业引导,我们就积极协调送入专门学校,为他们提供重塑自我的机会。”
守护,在“身边”发力构筑校门口的安全防线
傍晚时分,金波乡中心学校门口,身着警服的“护学岗”民辅警正专注地引导孩子们安全穿过马路。他们的目光敏锐扫过周边,那些曾经聚集在角落里的社会青年已不见踪影。“我们就是要让校门口成为最安全、最让人放心的地方。”金波派出所执勤的民警周盛冠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份安全感,源于实打实的行动:在每日上下学高峰,显性警力始终守护在侧;对校园周边未成年人易聚集的奶茶店、台球室、酒吧等娱乐场所,民辅警每月定期“打卡”清查,对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容留未成年人等行为,坚决依法处罚,绝不姑息。
据统计,今年以来,白沙县公安局累计出动护学警力8000余人次,确保了涉校恶性案件的“零发生”。这个沉甸甸的“零”背后,是无数次巡逻、清查,以及对违规学生、家长共2264次的耐心教育与训诫。白沙县公安局用坚实的脚步,为孩子们丈量出了一片平安净土。
普法,用“新”吸引让法治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现在开庭!”在白沙中学的教室里,一名中学生郑重敲下法槌,模拟审理一起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学生欺凌案”。台下,同学们全神贯注,沉浸其中。
这种“沉浸式”普法,是白沙县公安局的创新之举。他们摒弃照本宣科,推出“订单式”普法新模式——学校、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对小学生,重点讲解交通安全、防拐骗知识;对中学生,则深入探讨《未成年人保护法》、防范学生欺凌。

线上,白沙县公安局精心打造“大力sir普法宣传”品牌,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小案例和漫画,牢牢吸引了青少年的目光。线下,139场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课已为2.7万名师生及家长敲响警钟,悄然播下法治的种子。
合力,靠“联”凝聚下好未成年人保护“一盘棋”
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安一家唱不了“独角戏”。白沙县公安局主动向前,与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司法局等职能部门紧密协作,打通信息壁垒,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
“如今,我们能更全面、及时地掌握涉困境未成年人的情况,各部门可协同为其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打安派出所所长钟勒群介绍。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他们共同构建起“发现—干预—帮扶—追踪”的完整闭环保护链。一盘棋,一条心,共同为孩子们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综合保护网。

“每一个孩子都连接着一个家庭,千万个家庭构成了我们社会的根基。”白沙县公安局副局长符驰名表示,“‘护苗’行动,就是要用‘警察蓝’为青春成长注入最坚实的守护色。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平安回家、阳光向上,是我们白沙县公安局最大的心愿与成就。”
步履不停,守护不止。白沙县公安局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智慧的举措,持续筑牢这道青春的“安全堤坝”。(来源:白沙黎族自治县公安局)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