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块的黄金,现在就要!”

10月29日下午,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一家珠宝店的店长,看着眼前这位语气急切的候鸟老人崔某,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老人买黄金时还随口提了句“一会再去买茶叶”,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举动,让店长瞬间想起警方前不久刚培训过的反诈知识。

线索:9万黄金+“买茶叶”店长揪出“反常信号”

店长回忆,崔某看起来60多岁,说话时眼神有些闪躲,提到买黄金的用途时含糊其辞,只说“有用”。更让他起疑的是,老人说“买完黄金去买茶叶”——这和警方培训时强调的“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买黄金、茶叶等实物,再要求邮寄转移”的套路高度吻合!

没敢多耽误,店长悄悄记下崔某的体貌特征,等老人离开后,立刻拨通了澄迈县公安局的反诈线索电话:“我怀疑有位老人可能要被骗,刚买了9万的黄金!”

僵局:老人坚信“能赚钱”连丈夫都蒙在鼓里

接到线索的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崔某,可电话那头的老人态度坚决:“我没被骗!这是正经投资,能赚大钱!”无论民警怎么解释,崔某都不肯透露更多,甚至拒绝说家人的联系方式。

民警只好换个思路,通过户籍信息找到崔某的丈夫金某。电话接通时,金某一脸懵:“买黄金?她没跟我说啊!我们俩退休金也不算多,9万块可不是小数目!”

民警赶紧和金某约好上门,可夫妻俩却很抵触,只说“不方便”,不愿让民警进门细聊。眼看沟通要断,民警急中生智,让金某悄悄看一眼崔某的手机——果然,屏幕上停着一个叫“国金金选”的APP。

“这就是典型的诈骗工具!”民警告诉金某,这类APP打着“高收益投资”的幌子,先让受害人尝到点“小甜头”,再诱导买黄金、茶叶等实物寄给“平台指定人”,等实物到手,APP就会直接“跑路”。

破局:24小时微信“碎碎念”案例唤醒执迷老人

上门劝不行,民警就换“软方式”——让金某帮忙加上崔某的微信。接下来的一天一夜,民警没发长篇大论的道理,只做了一件事:找真实案例。

“阿姨,您看这个案例,和您一样是候鸟老人,也是在‘国金金选’上投资,花8万买了黄金寄出去,最后APP登不上,骗子也联系不上了”“这是警方破获的同类案子,骗子就是用‘买实物抵投资款’的说法骗钱”……

一条条案例配着APP截图、警方通报,民警耐心地发了十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上午,崔某终于回了条语音:“同志,我是不是真被骗了?我还没把黄金寄出去……”

原来,崔某是被APP里的“客服”忽悠,说“买黄金寄到指定地点,就算完成‘实物投资’,每月能拿5%的利息”,她想着能给家里多赚点钱,就没跟丈夫商量,差点酿成大错。

关键:黄金店变“反诈前哨”这种协作太暖心?

这次能及时阻止骗局,多亏了黄金店店长的“警惕性”——而这背后,是澄迈警方早就布下的“警店协作”网。

早在几个月前,澄迈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就给全县的黄金店、茶叶店老板做了反诈培训:“遇到一次性买大额黄金、茶叶,且说‘要邮寄’‘做投资’的,尤其是老人,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及时联系我们!”

除了培训,警方还和商家建了“反诈线索群”,有可疑情况随时发群里,民警第一时间响应。

澄迈县公安局提醒:警惕高回报诱惑,凡是网络平台承诺“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投资,基本都是骗局。警惕实物转移要求,当对方以任何理由,让你购买黄金、现金等实物并邮寄时,100%是诈骗。遇事多问多核实,遇到类似情况,务必先与家人、朋友核实,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指令。(来源:澄迈县公安局)

编辑:索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