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航空始终将“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持续加重加厚安全管理,久久为功练好安全生产“基本功”。2025年以来,首都航空通过系统性风险管控、加重加厚安全投入、长效化安全管控的手段,筑牢安全管理的立体防线,一季度累计安全飞行超2.4万班次、6.8万小时,责任原因不安全事件保持“零记录”,安全绩效水平取得稳定提升,更进一步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根基,为旅客安全出行打造更可靠、放心的安全服务保障。
党建引领 夯实安全生产“强支撑”
首都航空秉持“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持续以“围绕安全抓党建,抓好党建保安全”为中心,积极深入探索“党建+安全”的工作模式,在推动安全落实、宣传教育、消除隐患等方面抓深、抓细、抓实,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切实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促进安全生产的“强支撑”,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深化党建引领,党政同责抓安全。首都航空各级党组织坚持“安全第一”议题制度,公司党委主要领导加入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将安全事务纳入党组织议事范围并严格执行。各级基层党组织将安全内容第一时间纳入必学、必讲、必谈范围,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案例警示教育,对于发生问题的支部、党员,拿起有力武器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将各级党组织、党员评先评优和责任部门的考核与安全工作绩效挂钩。
严格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要求,深化特业人员能力和作风建设。首都航空发挥党组织“管到人头”优势,明确安全责任,促进安全落实,夯实安全作风。公司不断完善党组织安全议事机制,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和《民航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领导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要求。飞行部党委在每周安全与作风专题会上每周必通报是否有飞行员违规违纪情况,将作风建设纳入会议议程。同时,首都航空坚持用好正反“两面镜子”,充分发挥正面典型引导作用和负面典型警示作用,牢固树立广大干部员工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实际行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教育赋能,筑牢安全思想防线。首都航空党委定期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59个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学习会等形式,重点落实学习贯彻党中央重要会议、重大部署精神,以及民航局领导关于安全工作批示精神等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每周组织学习,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025年春运,首都航空工会体系还精心组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竞赛,运行控制、维修工程、客舱、安保等体系分别开展劳动竞赛和评比活动,为奋斗在春运生产一线岗位的员工加油鼓劲,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营造积极热烈的劳动氛围。
强化体系化管理 打好安全保障“组合拳”
首都航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坚持“上天必须安全,隐患留在地面”,以“安全管理怎么严都不为过”、在安全上“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抓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2025年开年,首都航空结合国内外民航安全形势及集团内安全形势,密切关注国际航线安保形势,持续加强安全风险防控。高度关注机组健康状况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对工作强度、心理压力、潜在疾病等可能导致机组失能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对飞行机组健康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关注飞行员健康分级管理、用药管理、高高原机场航前健康检查,确保各项航卫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持续突出风险治理,加重加厚防控机制。公司从一线生产运行、从业人员、航班换季等多维度,加强运行风险管理;结合行业案例,举一反三,组织一线部门开展航卫管理自查并完善空勤航卫人员的分级管理、风险识别和排班管理制度等,强化机组失能风险管理;针对换季新开航线,梳理和完善换季新开、加密航线及特殊机场的风险评估流程,从运行组织源头抓前期性风险管理;在客舱广播中增加关于锂电池设备不放置行李架的提示内容、对一线人员展开空中起火应急处置培训,并对航前预案准备进行检查,加强客舱锂电池设备风险管理;针对季节性风险,固化形成月度风险预防与管控的长效机制,同时落实季节性风险前置预防管控的风险提示的常态化工作,并持续落实大风、冰雹等危险天气的风险预警,前置长效应对预案。
坚持次日航班运行风险评估会议机制,前置排查次日航班运行各阶段各环节的风险隐患。公司主要领导带领各部门从飞机状况、天气趋势、运行协调及环境、人员排班、岗位资质、应急处置、设施设备运行、地面服务保障等全环节深入分析次日航班运行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有针对性、及时性的管控措施。各业务体系部门负责人成立专项检查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特别在春运、换季等不同时期全方位风险管理,还通过班组建设、干部下一线、员工主动申报等多形式、多路径,收集各类安全风险并落实闭环。
持续强化应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首都航空压实基层班组管理责任,牢固树立一线人员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要求领导驻地值守、关键岗位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2025年春运期间,开展多形式的专项培训及专题应急演练,模拟不同席位、不同场景组织不预先通知的演练,如航班大面积延误演练、危险品运输专项应急演练以及组织各部门协同开展的多场景应急演练等,不断检验运行保障体系各业务工作,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协同处置能力。
创新驱动 迈出安全发展“新步伐”
2025年是新海航的“创新年”。首都航空紧密围绕“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所确立的目标与任务框架,结合统一部署以及公司实际情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更加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不断探索航空运行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改造、设立创新工作室等多手段,为首都航空的安全运营、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改造”是开启首都航空绿色低碳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钥匙”。首都航空从软、硬件共同着手减少碳排放,“数字化转型”体现在研发燃油综合分析应用系统,通过对飞行大数据多维度分析,利用先进算法和更快速的数据分析工具,实现数据的深加工和智能分析,为首都航空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数字化转型方面,为降低飞机在地面等待及飞行过程中的能耗,首都航空创新性地开通实时风温上传功能,实现了飞行过程中实时风温和温度数据的上传。通过对风温的精准感知,空调系统可智能调整制冷或制热功率,避免能源的过度消耗,该项目实施后,年均可节省燃油超300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918吨。通过优化飞机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空调组件低流量技术通过改进客舱空气循环系统,在保障舒适度的前提下,将空调组件供气流量降低,年均可节省燃油超240吨。
新技术改造方面,自2016年起,首都航空累计投资2.4亿元开展安装WQAR、改装鲨鳍小翼等,其中改装鲨鳍小翼可以有效减少飞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进而降低燃油消耗;投资450余万元新购置7台静变电源电压车,投入三亚和杭州基地,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首都航空将认真践行“经营企业一定要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利、对旅客有利”的企业价值观,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贡献首航力量。(柳如一)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