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万宁8月12日消息(记者蔡文娟 实习记者顾博文)日前,两名未成年女孩在海南省万宁市神州半岛一湾海域嬉水玩耍时,突遇强劲离岸流。她们的父亲情急之中,未及穿戴救生装备便冲入海中营救,结果与女儿们一同被困深水区。广东游客吴秋钟发现三人溺水后,奋身跃入海中施救,却在救援过程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不幸牺牲。什么是离岸流?遇到离岸流该如何自救和施救?8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万宁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吉祥。

离岸流,学名为“裂流”,是一种从海岸线猛烈冲向海洋的狭窄而强劲水流。它通常宽度不足10米,长度却可达数百米,流速惊人,数秒内就能将人拖离海岸数十米。其最危险的特征在于表面常呈现反常平静,甚至表现为没有白色浪花的区域,海水颜色可能显得浑浊(如泛黄或泛红),极易被游泳者忽视。一旦被卷入,这股“水下暗力”会以巨大力量将人迅速拖向深海,导致体力耗尽发生溺水悲剧。

吉祥表示,在海边游玩时,首要“铁律”是严守“安全高度”:海水深度绝对不可超过膝盖高度。当海水仅在小腿及以下区域时相对安全,即使遭遇离岸流或浪涌,也难以将人冲倒或卷离。

吉祥说,一旦水深及大腿根部,站立已十分困难,稍大的浪头就可能将人扑倒。而当水深达到胸口位置,则进入极度危险的“红线区”。此时人体浮力剧增,双脚难以触及底部,一旦离岸流出现,被卷走几乎无法避免。“这时哪怕你是200斤的壮汉,在海水中也如同漂浮的树叶,一股小指粗细的水流力量就能将你拖走。

“若不慎被卷入离岸流,保持绝对冷静是求生的第一前提,恐慌挣扎会迅速耗尽宝贵体力。”吉祥指出,不同类型的人需根据水性采取不同自救方法。

会游泳者,首要原则是切勿逆流对抗,应立即向左或向右(即垂直于离岸流方向)沿平行于海岸线的方向游动,以尽快脱离水流中心的狭窄“高速通道”。待感觉拉力明显减弱后,再转向朝岸边游回。另一策略是,若体力允许,可顺流漂浮保存体力——因离岸流通常在100~200米开外力量会逐渐消散。待感觉拉力消失,再向两侧游出水流区域,折返岸边。

不会游泳的人,唯一有效的自救方法是立即采用“水母漂”姿势:迅速抱紧双肩,头部后仰,让身体重心上移至肩背部,确保口鼻始终露出水面呼吸。顺着水流漂浮,保存体力,耐心等待救援。即使遭遇风浪,也要竭力保持漂浮状态。

吉祥强调,在海边游玩时,家长视线绝对不可离开孩子,离岸流卷人速度极快。“刷一条短视频(7秒)的间隙,孩子就可能被拖出20多米,根本来不及反应。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海边游玩时,为孩子配备救生衣或救生圈,一旦出现意外,能够争取更多救援时间,提升生还几率。”

“抵达海滩后,我们可以先确认救援设施位置——如瞭望塔、救生员值守点、救生装备存放处,确保遇险时能第一时间呼救并通知救援人员。”吉祥提醒,离岸流无固定发生时段与地点,即使看似平静的海域也可能骤然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牢记“严守安全水深、确认救援点位、遇流冷静自救、视线锁定孩童”的要求,真正做到任何一环都不落下,这样才能进一步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编辑:索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