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的工夫,事情就解决了!”2月1日,白沙县公安局桥南派出所“老高调解室”内,两名车主因剐蹭争执,在民警调解下半小时握手言和。2024年,白沙公安通过“话聊调解+场乡联动”机制,化解325起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全县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2.3%,治安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3.1%,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民警化身“平安管家”,将“枫桥经验”融入黎乡治理,在白沙绿茶清香中筑起平安防线。

茶桌调解润心田

此前,桥南派出所的“老张调解室”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成果显著。老张凭借丰富经验与十足耐心,成功调解诸多棘手问题,广受群众认可。随着老张因年龄退居幕后,延续这一优秀调解品牌成为当务之急。

桥南派出所开展调解纠纷工作

桥南派出所经慎重考量,推出“老高调解室”。高小艾长期跟随老张学习调解技巧,积累了深厚功底。他传承老张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理念,结合新时代需求,创新推出“1+2+N机制,即1名民警+2名辅警+N名乡贤共同参与调解。在调解室功能设置上,既保留“老张调解室温馨、亲民风格,又增添新元素,营造出更具亲和力与专业性的氛围。

如今,桥南派出所“老高调解室内茶香袅袅。老民警高小艾为当事人斟上热茶,一句“咱们边喝边聊”,瞬间拉近与群众距离。高小艾融合法理与乡情,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解开心结,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桥南派出所所长陈科介绍:“这里既是矛盾终点站,更是警民连心桥。”调解室引入各界专业力量提升效能。居民王女士感慨:“过去遇事不知咋办,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从“老张”到“老高”,调解品牌的升级,映射出桥南派出所基层治理的迭代发展。调解员们以“乡音+法理”破解难题,无论是土地丈量的精准测算,还是家长里短的情绪疏导,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往往茶缸见底之时,便是矛盾双方握手言和之际。

“候鸟”小区话和谐

在邦溪镇东北口音与海南方言交织的“候鸟”社区,退休民警高智勇、邦溪派出所民警余浩然围坐调解。“高大姐评评理!”李大妈和张大爷因楼道杂物争执不下。高智勇笑着打圆场:“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咱们坐下慢慢唠。”几杯清茶下肚,矛盾在笑语中化解。

邦溪派出所开展调解纠纷工作

邦溪派出所开展调解纠纷工作邦溪派出所针对辖区特点,组建了由退休民警、在职民警和老干部构成的“三高一强”调解队。这支调解队伍以“话聊”见长,2024年该所累计调解纠纷90起,化解率达100%,其中南班警务室“高大姐调解室”专攻“候鸟”老人矛盾30起,还出具了16份家暴告诫书。“她端着茶缸子去唠,十有八九能唠开疙瘩。”居民老李的话印证了调解成效。飘着茶香的小长桌成了辖区“解忧角”,民辅警用乡音唠家常的方式,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化作了温情的邻里纽带。在这个南北文化交融的辖区里,一杯清茶不仅润喉,更成了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场乡联动护农安

“多亏派出所,不然损失就大了!”槟榔种植户符大爷紧握民警的手说。针对槟榔涨价引发的治安问题,打安派出所依托警务室,结合辖区农场,以农村和与乡镇防控联动的方式,强化显性用警,加大巡逻防控力度和密度。构建辖区收胶点、槟榔收购点防控网,要求各收购点提升法律意识,对于非正常出售农产品或经济作物的,当即上报派出所。同时,打安派出所还加强巡查宣防工作,发动网格员、热心群众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直接与派出所民警对接,以日常互动构筑平安网,以点成线、以线成网筑成场乡联动网。

打安派出所开展调解纠纷工作

打安派出所开展调解纠纷工作夜间巡逻队的荧光在槟榔林间流动,警民合力守护农户成果。2024年该所化解买卖纠纷、劳资矛盾30起(100%就地解决)。“现在交易清清楚楚,卖得安心!”符大爷望着月光下的槟榔筐笑道。警民联动的荧光不仅照亮了槟榔林间的夜路,更编织出一张守护农业经济的防护网。通过“场乡联动”机制,打安派出所将治安防线前移至交易一线,实现纠纷化解与犯罪预防的双向赋能。

从调解茶桌到场乡联动,白沙公安正用“警力+民力”的基层治理模式,编织着一张守护平安的网络。未来,白沙县公安局将继续向橡胶林槟榔地、“候鸟”小区等重点区域延伸,升级智慧安防预警模块,在青山绿水间续写平安白沙的新篇章。(盘宝盛)

编辑:付美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