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三亚10月25日消息(见习记者 付美斌)10月24日至25日,中国蓝碳发展论坛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蓝碳科学技术、蓝碳交易与价值实现等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论坛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付美斌 摄)

近年来,碳中和、碳达峰是热门话题,绿碳和蓝碳正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作为首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着重就蓝碳经济伙伴关系和科技创新、滨海蓝碳交换过程、共建蓝碳发展新模式等话题进行观点碰撞。

海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海洋大省,海南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政策优势,走上蓝碳之路成为海南的必然选择。

夏泽翰(Prof. Shahbaz Khan)发表演讲(央广网见习记者 付美斌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教授(Prof.ShahbazKhan)认为,蓝碳是深海科研中非常重要的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与海南有着非常多的联系和合作。他期待更多国家的青年人才能秉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开放科学”理念来到崖州湾科技城,依托深海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国际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

浙江大学教授肖溪表示,此行能接触到各国专家分享的研究成果,获益颇多。她认为,海南发展蓝碳产业的资源十分丰富,建议积极盘活推动更多蓝碳碳汇交易,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

签约仪式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付美斌 摄)

在此次论坛,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为“海南大学—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蓝碳核算与交易技术联合实验室”“蓝碳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编辑:付美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