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琼海市农业农村局、万泉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站联合开展“万泉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保护鱼类尖鳍鲤首次增殖放流”活动,将22697尾尖鳍鲤鱼苗放流万泉河,有效补充和恢复万泉河保护区的尖鳍鲤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生态平衡。

在万泉河水上人家码头,在公证人员的全程监督下,专家组对放流苗种进行抽样“体检”,对规格、成活率和数量进行检查确认,确保程序符合放流要求。随后,工作人员采取人工运输放流的方式,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放流入万泉河。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的部分鱼苗做了荧光标记,这也是琼海首次在增殖放流苗种中使用荧光标记,以便后续更好开展增殖放流的科研监测及效果评估。

尖鳍鲤俗称“海鲤”,为鲤形目、鲤科、鲤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及广西钦州的局部狭小水域。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尖鳍鲤的生存面临挑战,其种群规模出现下滑趋势,现仅在万泉河博鳌河口段保存有极小的种群,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2018年起,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系统地开展了海南淡水土著鱼种质资源调查和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24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联合海南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尖鳍鲤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并顺利繁育出苗种,为本次增殖放流提供良好的苗种。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蔡杏伟表示,今年成功突破了尖鳍鲤的人工繁育技术,本次采用公益性的方式来放流尖鳍鲤,恢复尖鳍鲤的种群,有利于保护整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万泉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发展。(陈子仪)

编辑:索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