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9月2日消息(记者蔡文娟 陶淦)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1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海口学校以“新起点,新篇章,育见未来”为主题,精心打造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巧妙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等内容,通过生动实践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健康快乐成长。

一年级学生通过游戏拉近彼此距离(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我有一个魔法棒,要开出几朵花呢?”“三朵花!”……在该校的三字经大厅,一年级教师吴开妙正带领初入校园的“萌新”们,以充满童趣的互动游戏开启小学生活。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不时三五成群,热情拥抱,欢声笑语萦绕其中。

“对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开学第一课最重要的是营造安全感与激发归属感。”吴开妙告诉记者,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新校园新环境,她特别设计了“交友魔法棒”和“学校答案之书”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互动中主动结交朋友,缓解人际陌生感与环境焦虑,逐步搭建友谊桥梁,点燃对小学生活的憧憬。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新学期课程内容(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三年级(七)班教室中,学生正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专注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新学期课程脉络。作为小学阶段的“分水岭”,三年级学生告别低年级的轻松节奏,正式迈向更自主的学习阶段,课程难度与深度显著提升。

该班班主任赵河海认为,内驱力需孩子的心里主动生长。所以在开学第一课设计中,她着重关注心理疏导与环境过渡,帮助孩子们平稳适应“换挡期”。

班级读书角(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心理上,我策划了‘开学幸运座位’活动。孩子们选座时兴致盎然,互相交流时发现彼此都有相似的期待与紧张,慢慢的焦虑感就逐渐消散,对新学期充满期待。”赵河海介绍,环境方面,她在教室开辟游戏区与阅读区,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活动,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很快融入三年级的学习节奏,为后续学习蓄力。

“我希望孩子们全年都能保持‘学玩相融’的状态,延续积分激励机制,让他们逐步建立学习内驱力与探索欲,真正感受知识的乐趣。”赵河海说。

新学期第一节班会课(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开学第一课,我们着力通过讲述时代楷模故事与回顾国家发展成就,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健康心态三大核心素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海口学校校长李东表示,接下来,学校将持续通过开展手工创作、科学实验及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于细微处着手,勇于探索创新,在游戏中塑造积极心态与团队协作能力,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编辑:陶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