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党龄,30余年扎根基层的警长刘宜杭,坚守信访前沿,以党员徽章为指引,倾力搭建警民“连心桥”。从派出所民警到教导员、所长,再到信访岗位,他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面对群众怨气,他耐心化解、依法办事。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这位“政策活字典”“信访党建先锋”,用实干传递党的温暖,以两次个人三等功证明,初心就在倾听群众诉求的桌前、守护平安的每一步里。党员徽章与警徽在他身上交相辉映,彰显一名老党员赤诚守护信仰的永恒姿态。

一张堆满材料的信访接待桌前,刘宜杭正俯身倾听一位情绪激动的老人讲述,胸前的党员徽章在灯光下折射出沉稳的光泽——这枚佩戴了近四十年的党员徽章,早已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熔铸进他的血脉筋骨。

淬炼忠诚警队 夯实平安根基

刘宜杭的从警路,每一步都深深镌刻着党建的引领。自1996年踏入警营,基层派出所便是他淬炼党性的起点。2010年走上派出所教导员岗位,他始终将政治建警摆在首位,在队伍思想深处筑牢忠诚警魂的堤坝。

一年后担任所长,他肩头的党建责任更重了:所里每一次晨会学习,每一次主题党日,每一次组织生活会,他都亲力亲为,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队伍攻坚克难、守护一方平安的磅礴力量。在珠碧江派出所任教导员期间,他持续深化“党建带队建”模式,使党旗始终在基层前沿高高飘扬。

俯身倾听纾民困 政策法治解心结

2021年,刘宜杭带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投身信访这一“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岗位转换,其作为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却愈发滚烫。信访工作千头万绪,常是群众心头“最难解的结”。面对这一新战场,他自觉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行动圭臬:俯身倾听是常态,设身处地是本能,将心比心是方法。

他常说:“群众带着怨气甚至火气来,我们党员民警更要以理解之心降温,以政策之尺丈量,以法治之绳纾困。”无数个日夜,他耐心梳理诉求,依法依规协调,在政策框架内穷尽办法为群众寻求最优解,将党的温暖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的解决,传递到群众心中。这一岗位的淬炼与奉献,也为他赢得了2022年又一次沉甸甸的个人三等功。

党员徽章闪耀风雨处 血肉之躯护民安

危急时刻,党性光辉便是刺破阴霾的利剑。2005年,强台风“达维”裹挟着暴雨狂袭琼岛。面对极端险情,刘宜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党员必须顶上去!”风雨如晦中,他与战友们逆风而行。当得知辖区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妇被困危房,他毫不犹豫带头冲入摇摇欲坠的房屋。墙体在风雨中呻吟,积水快速上涨,老人惊恐无助。刘宜杭沉着指挥,以血肉之躯在肆虐的自然之力面前为老人撑起一道生命屏障,最终成功将两位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那一刻,湿透的警服上,党员徽章的光芒穿透风雨,照亮了群众眼中的希望。

从警近三十载,刘宜杭个人三等功两次闪耀,嘉奖多次加身——这些荣誉并非简单的功勋簿,而是一位老党员在平凡岗位上以赤诚书写的忠诚答卷。它们是对他长期扎根基层、在教导员和所长岗位上夯实党建基础、锻造过硬队伍的肯定。更是对他转战信访前沿后,以党的初心使命为指引,甘当群众“出气筒”、善做矛盾“解铃人”的最高褒奖。

刘宜杭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却如静水深流。它清晰地印证:当党建的根系深植于公安工作的沃土,当一名党员民警将“人民”二字刻入灵魂,平凡的岗位就能成为践行初心最坚实的阵地。

他以近四十年的党龄为经,以永不褪色的忠诚为纬,在基层的广袤天地间,在信访这座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上,一锤一锤地敲打,一寸一寸地延伸,让警徽上的光芒始终与党旗的鲜红交相辉映——这便是人民警察对“人民”二字最深沉的诠释,更是一名老党员守护信仰的永恒姿态。(盘宝盛)

编辑:付美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