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迁西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在做优板栗、栗蘑等特色产业基础上,将甘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新抓手。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科技赋能提品质、全链布局增效益”三维发力,成功推动甘薯从传统粮食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转型,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

党建引领 注入“红色动能”聚合力

迁西坚持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甘薯产业筑牢发展根基。当地创新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整合党组织统筹力、合作社市场力与农户土地资源,培育骨干合作社。通过保护价收购、土地入股分红等机制,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

近年来,迁西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田”为载体,由党员带头引品种、试技术、做加工,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此外,组建专业服务队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在种植规划、田间管理等关键节点“点对点”指导,精准破解施肥配比、节水灌溉等技术难题。

基层党组织化身“桥梁纽带”,全程跟踪保护价政策落地。从种植指导到采收保障,再到销售渠道对接,构建起全周期服务体系,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农户正在收获甘薯 (杨美娜 摄)

科技赋能 精耕细作提品质

立足生态优势,迁西以科技创新破解产业瓶颈,全链条提升甘薯品质与效益。在品种改良上精准发力,针对传统品种“口感差、产量低、抗病弱”的痛点,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深度合作,建立“品种筛选—小面积试种—规模化推广”培育体系,成功引进“烟薯25”“禾薯6号”等优质品种。

随着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林薯间作”立体模式成效显著。在板栗树行间套种甘薯,当地实现“树上生金、树下流银”的双重收益。目前,全县该模式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额外收获甘薯200万斤,带动栗农人均增收1000余元。推广“红薯+花生+小麦+玉米”轮茬种植,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0%以上,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现代化技术加持,也让产量飙升。核心种植基地推广地膜覆盖滴灌、精准施肥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提升6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20%。罗家屯镇种植基地的“烟薯25”,亩产高达8000斤。

储藏加工技术同步升级。研发储藏新技术,建设标准化储藏地窖,攻克长期储藏难题,实现从“季节性生产”到“全年性供应”的转变,为精深加工提供稳定原料保障。

全链布局 延链增值扩效益

秉持“全链条谋划、全要素保障、全产业发展”理念,迁西推动甘薯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协同升级。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全县已成立26家红薯专业合作社,集中承包土地6000余亩。“土地流转租金+务工工资+年底分红”的三重收益模式,每年带动30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延伸加工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品从初级鲜食向精深加工转型,开发出红薯粉条、淀粉、即食薯干等系列产品。培育获取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形成多品类、多层次的产品体系。

打造品牌开拓市场,“迁西红薯”香飘四方。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传统现代并举”的营销网络,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在京津、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销售网点。同时,借助电商平台、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带货,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美誉度,让迁西甘薯及其制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来源:迁西县委宣传部)

编辑:安适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