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9月12日,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以创建“党建+大思政”红色少年品牌为引领,携手顺平第四学校、阜平龙泉关学校等本地友好校,联动新疆且末县二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学院师生等共7500余人,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共同开展“云参观·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
作为一所传承120年红色基因的学校,保定十七中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紧扣“红色少年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彰显鲜明的十七中特色,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红色活力。此次活动也是双方深化“共联共建共教”合作的关键实践,为跨区域、沉浸式思政教育探索了可复制的新路径。
当天,随着军博讲解员李征的引导,一场跨越数千公里的沉浸式云参观正式开启。河北、新疆等地的师生通过大屏幕同步“走进”军博抗日战争展馆:逼真的场景还原让人身临其境,360度高清呈现让展柜里的每一件文物细节清晰可见。李征结合展品与历史图片的生动讲解,将平型关大捷、刘老庄连等经典抗战故事娓娓道来。“第一次通过云端‘走’进军博,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战士们的热血与坚守。”一位学生在互动中说。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师生们直观感悟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更在“眼见为实”的震撼中深化了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在讲解中,李征以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为纽带,点燃了师生们的家国情怀。活动中,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学子演绎的《穿越时空的信》成为全场高潮——学生们以陈启明的视角,向母亲赵云霄写下跨越百年的“回信”,字里行间满是思念与传承,让在场师生热泪盈眶。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次次真挚的互动,让爱国情、强国志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作为红色教育合作的重要基础,资源互通始终是双方协作的核心。2025年7月暑假,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书记孙宁便带领师生走进军博,实地感受革命文物的历史温度与精神力量。在此基础上,双方进一步构建“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进校园”机制。如今,学生在课堂上便能近距离“触摸”锈迹斑斑的抗战枪支、品读饱含家国情怀的革命信件,让原本停留在课本中的历史,以更鲜活、更立体的方式走进师生视野,真正实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
下一步,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与军博将进一步深化共建合作:一方面,推动“馆藏资源+校本课程”深度融合,开发系列红色微课、研学手册,让国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另一方面,打造“线上云参观+线下研学营”双轨模式,组织师生分批走进军博实地研学,并邀请军博专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文物故事宣讲,去军博唱红歌,开展“红色少年讲故事”等活动。同时,双方还将联合跨区域合作学校,发起“红色基因接力传”行动,通过线上故事分享、红色作品共创等形式,让红色基因在多地师生间流动传承。(孙宁 赵永常 孙晓娟)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