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在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的古院落布袋院内,众多游客身着汉服在古院落中拍照打卡,体验手偶戏剧、制作月饼、制作兔灯等中秋民俗。
“现在古城游正热,这里一步一景,我们特地来参观打卡,除了拍照,还能听老人们讲述布袋院中发生过的老故事,既能了解咱们邢台的悠久历史,也能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汉服爱好者张彩虹说。
今年以来,襄都区深入开展古城修复工作,围绕“一道双城六坊”总体规划,坚持“修旧如旧”理念,做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开发工作。在保持了古城风貌基础上,不断丰富利用场景,将非遗展演、汉服体验、历史文化讲堂等形式融入其中,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与。
夜幕降临,襄都区清风楼前人头攒动,府前步行街上,一些特色小吃摊位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队。“我来邢台出差,听说这里有灯光秀,就过来看看,没想到会这么热闹。”游客王勇说。
“这座古城承载着‘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邢台城市精神,古城保护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我们对古城保护方案进行了反复打磨,综合了多方面意见建议,通过对公共空间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推动文旅、商贸等产业全面发展,努力打造邢台文化第一体验地。”襄都区古城开发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徐兴龙说道,“在接下来的古城修复中,我们将做好重点片区的风貌提升、夜景亮化、市政改造、业态升级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更深入地挖掘整理邢台故事,将文化作为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的永续动力,打造温暖之城,再现古城的繁荣。”(李少华)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