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3500年建城史的古城邢台与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相遇,将会碰撞出怎样动人心魄的火花?9月30日,由邢台市襄都区委宣传部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联合精心打造的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南关》,将在邢台会堂首演,届时将为全市人民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大餐”。
创新舞台呈现 六朵“梅花”精彩绽放
“为了将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南关》打造成精品,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主创团队。”该剧导演马海燕介绍,“该剧由河北省著名编剧智全海担任编剧,演员阵容也堪称‘豪华’。除了许荷英、刘凤岭、吴桂云、邱瑞德、郝士超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担纲主演,还汇集了丁云飞、孙娜、李强等剧院优秀中青年演员,全剧组共有百余人参演。”
在活动排练现场,无论是策马疾驰的范功戏,还是敌我双方殊死一搏的武打场面,都让人过目不忘。“我们全方位的经营舞台空间,利用灯光、LED屏和演员的表演,来完成时空的转换和场景的变化,呈现出抗美援朝中战斗的场景,最大程度地展现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歌舞并重、文武带打’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台词、唱腔、音乐的节奏,还是舞美、灯光的转换,我们都进行了精心打磨,力争将此剧完美呈现给邢台人民。”马海燕说。
打造鲜活人物 展现邢襄人民精神
“来邢台采风时,我被邢襄儿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感动,这才坚定了我创作一部关于邢台好南关、反映邢台人民精神大剧的决心。”编剧智全海介绍,该剧从淮海战役前夕讲起,解放军战士王宝泉回到邢台城好南关老家,毅然与童养媳赵丽琴解除婚约,二人各自奔赴长津湖战场。在激烈的战斗中,两人邂逅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王宝泉两次受伤,赵丽琴两次为他进行照料护理,两人心中爱情的种子重新萌芽。1952年中秋,在邢台好南关布袋院里,王宝泉、赵丽琴喜结连理。
在剧中,除了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王宝泉、独立自主的赵丽琴外,还塑造了在长津湖畔冻成冰雕的牛市、马市、羊市三兄弟;失去三个孩子仍旧乐观爽达的常大娘等一系列丰满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示了“厚朴善美 勤奋自强”的邢台城市精神。
彰显邢台特色 推动“文化兴市”战略实施
虽然这是一部新戏,然而无论是“月弯弯,水弯弯,清风楼下是家园。好南关等你,等你年复年,老巷灵井旧时伴”的主题曲,还是剧中出现的好南关布袋院、清风楼,抑或是邢枣仁、益城烧锅、梅花拳等邢台特色品牌,都能引起邢台人的共鸣。
“邢台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作为邢台市的主城区,襄都区承担着推广邢台城市精神,擦亮‘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的使命。我们这次选择与河北梆子剧院合作推出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南关》,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邢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讲好邢台故事,为加快推动邢台文化兴市战略深入实施贡献襄都力量。”襄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现芳说。(刘栋)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