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家庄10月30日消息(记者李瑶)10月29日,记者从河北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河北产业竞争力得到新提升,呈现出一产稳、二产优、三产进的良好态势,产业发展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五年来,河北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取得明显成效。”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段占东介绍。数据显示,河北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0.5:37.9:51.6调整为2024年的9.5:36.8:53.7。
在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河北先后出台支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北斗应用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不断完善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企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今年1-9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达24.6%,较“十三五”末实现大幅提升,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在产业能级提升的同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以廊坊、张家口等为重点的环京智能算力集聚区,全省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1。同时,从无到有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生产下线。此外,“创新药”实现突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速,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等一批新增长引擎加快培育。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带动了传统行业提质增效。河北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重点在钢铁、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开展创新场景应用。钢铁产业加快实现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独角兽企业增至5家,32家企业入选202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居全国第5,焊接机器人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在全国率先推进“共享智造”模式,赋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24个、居全国第1。
展望未来,段占东表示,河北将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