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构建“四维协同”食品生产监管新机制
京津冀积极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北京食品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河北、天津,形成“首都品牌+津冀制造”的区域食品产业新格局。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面对新形势新需要,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构建机制、执法、抽检、发展“四维协同”食品生产监管新机制,积极推动京津冀食品生产企业协同发展。
近日,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在北京联合开展2025年度食品生产协同监管工作交流和业务培训。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当前食品生产行业发展形势与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开展经验分享与交流。
据悉,在京津冀《食品生产安全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指引下,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多元路径,推动食品生产监管能力水平均衡发展与同步提升。
机制协同方面,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委托生产监管协同和风险会商机制。通过强化信息共享、统一高标准监管要求,每年对三地跨区域委托生产企业开展延伸互查,形成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合力。
执法协同方面,建立实时跨区域执法协作新模式。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建立“线上工作站”,协同处理食品委托生产举报投诉及相关案件线索,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线上对接协查工作,统一法律适用和裁量标准,进一步强化处置协同,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确保执法公正性。
抽检协同方面,加强动态会商提升监督抽检靶向性。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食品委托生产抽检结果会商,通过抽检环节互补、检验项目互补、“你点我检”调查结果共享、检验结果共享,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强化靶向监管。同时,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抽检联动,在确保监督抽检覆盖率的同时,避免重复抽检。对于抽检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属地监管部门同步开展联合处置。
发展协同方面,技术输出助力食品生产企业升级。近年来,北京有22家食品生产企业和近30家大型连锁企业在天津、河北建厂或委托生产。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为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等食品生产链主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提供服务。结合新建厂址特点,指导委托方对受托企业加强监督,更新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推动三地食品生产企业达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线同质同标。
北京市丰台区与河北省保定市、秦皇岛市,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监管部门开展委托加工监管协作,邀请专家讲解食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区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智能化培训平台,通过建立三地共建、数据共享培训考核机制,动态更新涵盖28大类食品监管知识库,借助“线上培训考核”模式,为市场监管人员量身打造个性化能力提升方案。
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连续三年开展“线下实景训练”,重点聚焦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糕点等产量大、技术规范参数细的食品类别,在车间布局、设备校准、卫生控制、工艺参数等方面预设问题项,通过实景模拟演练,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实战能力。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继续深化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共同打造全国食品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马彦铭)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