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高碑店11月5日消息(记者王艺霖)11月2日,一级演员王全有踏上了回到家乡河北高碑店的路。这一天,他不是荧幕中的老戏骨,而是一位归乡的游子,用脚步丈量故土变迁,用目光触摸产业脉搏。从首衡市场的车水马龙到豆腐丝的百年清香,再到奥润顺达的“太空房”奇迹,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坚守与创新的对话,在故乡的土地上悄然展开。
走进首衡集团大数据指挥中心,巨型电子屏上跳跃的数字如血脉奔流。果蔬价格、物流轨迹、供需波动——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覆盖13个省市、服务超4亿人口的民生网络。王全有走进交易区,货车轰鸣、人声鼎沸,一箱箱蔬菜正装车发往京津冀。
这里不仅是北方最大的“菜篮子”,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毛细血管。“从田间到餐桌,首衡编织的是一张有温度的供应链。”王全有说。此刻,市场喧嚣与他童年记忆里的集市叫卖声叠合,映照出从乡土集市到国家枢纽的产业蝶变。
在高碑店传统豆腐丝企业的无菌车间,王全有俯身贴近观察窗。豆香裹着蒸汽弥漫开来,与记忆里手工作坊的烟火气不同,眼前是智能化生产线行云流水般的韵律——选豆、磨浆、压制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在协作中精准落地。
“小时候推石磨的吱呀声还在耳边,可如今这豆香,竟飘到了欧美餐桌。”他在传统工艺展示区驻足,轻抚晾晒中的豆皮,仿佛触碰时光的纹理。企业负责人介绍,依托科技创新,这一非遗技艺已出口至多国。
行程的终点落在奥润顺达集团的“移动太空房”。步入体验区,恒温、恒湿、恒氧的环境瞬间包裹全身,王全有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像是住进了会呼吸的房子。”企业负责人透露,这座“生命舱”能抵御极端气候并实现能源自给,技术已应用于科考和乡村振兴项目。“家乡的产业升级,令人刮目相看。”王全有说。
“每一次归来,都能触摸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脉搏。”他说,故乡不再只是地理坐标,而是产业创新与人文乡愁交织的试验场。高碑店的高质量发展故事,在新时代的稿纸上徐徐铺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