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6月26日消息(记者王艺霖)七月的阳光穿透古城枝叶,慷慨地洒在保定市一场文艺汇演节目现场。舞台上,银发演奏者们指间流淌的音符如溪水淙淙;舞台下,观众们微微颔首,嘴角含笑,沉浸在旋律织就的温暖氛围里。这是一场由群众组织、为群众奏响的音乐活动,以丝竹特有的温润力量,悄然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葫芦丝合奏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据保定竹林葫芦丝俱乐部会长谷树铮介绍,保定是群众音乐文化普及的一方沃土,艺术真正回归生活、扎根人民,便能超越舞台的方寸,成为滋养一座城市精神家园。葫芦丝以独特的魅力,融入了人民生活,滋养愉悦着身心,满足着人们对音乐的渴求与梦想。
当《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深情旋律在合奏中庄严升起,全场肃然,红色旋律在丝竹之间流转,精神力量在音符之中激荡;乐团奏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热烈铿锵的节奏仿佛再现了革命年代的峥嵘气魄;葫芦丝合奏的《打水姑娘》,欢快的音符跳跃如傣乡溪边溅起的水花,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
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原来民族乐器也可以这么‘潮’!”观看演出的学生们惊叹,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同样在此次活动中焕发光彩。当全体会员共同奏响《葫芦丝让我们在一起》,悠扬的乐声汇成一条情感的河流,流进每位演奏者和观众心中。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古城人民对音乐深深共鸣的礼赞。
丝竹声里见山河,葫芦韵中品岁月。 古老丝竹之音在寻常巷陌焕发新声,更以音符为针,以深情为线,在群众心中绣出了看得见、听得清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袅袅余音,让古城文化土壤上开出的朴素花朵。
编辑:姜丽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