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雄安11月27日消息(记者王艺霖)白洋淀畔,未来之城正跃动创新脉搏;九天之上,空天网络已铺就发展经纬。11月27日,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2025创新发展大会在雄安新区举行,近千名政企学研金精英齐聚“千年大计”之地,以“汇智空天 新质未来”为约,赴一场科技与梦想的盛会。此次活动以“1场主活动+5场平行论坛+1场创新成果展”的全景架构,让卫星互联网的“星辰大海”与雄安新区的“人间烟火”深度交融,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星光聚雄安 全链精英共赴创新之约

“这是一次覆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全家福’。”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秘书长丁进军介绍,此次活动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领导参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代表云集,航天科技、中国星网等央企负责人领衔,北航、哈工大等高校学者助阵,近1000名参会者构成了空天信息领域的“最强智囊团”。

这份“星光熠熠”的阵容背后,是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作为联盟注册地,雄安新区早已凭借“卫星互联网+北斗应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的全链条生态,成为产业高地。中国星网总部迁驻、北斗规模应用入选国家级试点、60余家空天信息企业集聚,一系列布局让“未来之城”成为产业创新的天然试验场。“雄安的定位不是简单承接,而是要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示范区。”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的表态,诠释了大会选址的深层寓意。

步履量创新 实地感知未来之城脉动

盛会未启,调研先行。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内,“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数字沙盘勾勒出城市发展的空间密码;城市计算中心里,“城市大脑”正实时调度海量空天数据,其算力让企业代表当场敲定合作意向;科创中心的中试基地内,从卫星核心部件到终端应用产品的全链条展示,立体呈现着“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闭环生态。

“没想到雄安的产业基础如此扎实,空天数据与城市治理的融合走在了全国前列。”上海蓝星光域副总裁戴华杰的感慨道出了众人心声。当看到“北斗+5G室分”技术已覆盖容东片区2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实现2米级精准导航,不少嘉宾惊叹于雄安“地下—地面—低空—太空”的四维应用体系。这场“沉浸式”调研,让纸上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合作机遇,为大会的深度对接筑牢根基。

硬核展实力 新质产品从太空走向民生

1500余平方米的成果展现场,近百家企业携“黑科技”亮相,上演着一场“空天盛宴”。卫星制造展区内,可堆叠平板互联网通信卫星、氪气工质霍尔电推进产品等自主创新成果,彰显着我国星箭制造的迭代升级;核心部件展区里,功耗降低30%的空天地一体基带芯片、亚米级遥感卫星载荷,破解着“卡脖子”技术难题;应用场景展区则充满“烟火气”,白洋淀生态监测平台、应急通信车、卫星便携终端,让空天技术从“高精尖”走进“衣食住行”。

“以前觉得卫星互联网遥不可及,现在连地下车库导航都能解决。”一位参观嘉宾说。而这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手机直连卫星牌照的发放,让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入快车道。从“国家队”的重大工程到民营企业的技术突破,“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让产业生态愈发繁茂。

联盟聚合力 二十大成果锚定发展航向

大会最重磅的环节,莫过于“十大技术产品”与“十大应用场景”的发布。可堆叠平板卫星、高轨柔性太阳翼等技术产品,直指产业核心短板;“三断”应急通信、极地科考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场景,构建起覆盖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的四维服务体系。“这不是简单的成果罗列,而是产业发展的‘导航图’。”丁进军介绍。

项目签约仪式(央广网发 牛思佳 摄)

《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倡议书》的发出,更凝聚起协同发展的共识: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四链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加强国际合作。倡议之下,卫星互联网产业园、空天信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雄安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期举办的5场平行论坛上,产学研用代表围绕产业链、学术前沿、产融协同等议题碰撞思想,让创新火花转化为发展动能。

星河滚烫,创新不息;雄安潮涌,未来已来。如今,中国空天信息产业正以“星罗棋布”之势,织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雄安新区将成为空天信息产业的“创新策源地”,进一步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编辑:张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