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家庄11月27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张润)河北“双盲”评审改革,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2023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超六成,34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第五……燕赵大地上,民营经济的脉搏正强劲跳动,河北以持续优化的制度土壤滋养企业生长,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法治,是信心之基,是活力之源。11月26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不仅是河北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一封写给所有民营创业者的“法治家书”,以立法的刚性,破除隐形的壁垒,引流金融的活水,照亮创新的前路。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立法破题 回应“急难愁盼”的制度创新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立法就是要为这支生力军卸下包袱、插上翅膀。

“《条例》共9章70条,主要围绕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参与竞争、破解融资难问题、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有针对性作出制度设计,填补了我省民营经济领域专项立法空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法治保障。”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一处处长李丹介绍。

《条例》立足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机制,特别针对市场准入、公共资源交易存在的隐性壁垒,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依法必招项目和政府采购实行“双盲”评审,特别是明确禁止“以登记注册或者设立分支机构等作为必要条件限制本地区外的民营经济组织及其商品、服务进入本地”等5种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和“要求购买指定软件作为电子化政府采购的条件”等10种公共资源交易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的行为。

“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家最关心、最头疼的问题。”李丹举例道,在招投标环节,部分甲方会提出与业务能力无关的企业规模、成立年限等“隐形”条件,无形中导致部分技术实力过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中标。《条例》扫清这类长期存在的“隐性壁垒”,切实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开展竞争。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破“潜规则”,还要立“显规则”。为此,《条例》规定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调平等获取土地供应、碳排放配额分配、公共数据开放、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等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保障民营经济主体能更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为民营企业打开广阔产业空间,释放多重机遇。

支持民营企业大显身手,须引流更多金融“活水”。《条例》着力破解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增加资金获得来源。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拓展抵押质押物范围,禁止变相提高融资成本;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服务和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鼓励保险机构推广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还建立常态化“政银企”交流对接机制,优化授信评价机制,加强金融产品供需对接和公共数据供给,推动企业更多更便捷地获取资金支持。

企业融入重点产业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产业引导方面,《条例》明确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引导企业投资项目建设,支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方面,《条例》完善创新政策和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技术研发、建立创新联合体,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转化为标准;在服务和权益保护方面,《条例》强调政策稳定性和协调性,优化政策执行和信息发布,规范和减少行政检查,推动政府履行承诺与合同、清理拖欠账款。

落地护航 见证燕赵高质量发展图景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条例》能否从“纸上”落到“地上”,关键在于配套机制的健全和执行力度的强化。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段占东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勾勒出“宣传—配套—落实”的三级推进路径。

在宣传解读层面,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普及行动即将展开。“我们既要让干部吃透法规精神,也要让企业用足政策红利。”段占东介绍,除了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联动宣传,还将把《条例》解读融入政企沟通、现场办公等日常工作,让万千市场主体真正读懂、会用、善用这部“权益保障法”。

配套制度建设已同步启动。按照计划,河北将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及时修订与《条例》抵触的内容,从公平竞争、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查遗补漏,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制度体系,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权威、可预期的法治保障。

在落地见效上,部门协同成为关键抓手。河北省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聚焦民营经济组织急难愁盼,下大力气破解不公平竞争、融资难融资贵、人才引进难、拖欠企业账款等发展难题,推动《条例》落地实施。同时,进一步健全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建设全省统一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及时分析民营经济发展形势,推动《条例》在我省民营经济主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风劲帆满海天阔,法治护航逐浪高。当889.8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被充分激发,当法治保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燕赵大地将进一步成为新时代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沃土和奋斗者成就梦想的乐土。

编辑:张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