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4月19日消息 当北京阜外医院专家王勇在高碑店市医院为患者解读心电图时,他的身后是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十年蝶变;当高碑店一中新建的数字实验室里,学生们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生物细胞分裂时,首衡市场满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车队正发往京津冀市场,汇通集团多个智能建造项目正在拔节生长。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这座位于京冀交界的城市,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笔,在医疗、教育、协同发展、智慧建造的画卷上书写着民生温度。从2018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至今,高碑店市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底色,用五年时间将“健康高碑店”“教育强市”“产业协同”“智造高碑店”四大关键词融入城市肌理,让群众的获得感成为丈量发展的标尺。
重振教育雄风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举全市之力重振教育雄风、建设教育强市,打赢教育翻身仗,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2023年6月,高碑店市召开了“重振教育雄风、建设教育强市”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高碑店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
“高碑店市的教育真是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高碑店一中,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透露,“去年高考,高碑店一中本科上线率80%多,600分的高分考生更是实现了人数翻番,保定理科‘状元’也是高碑店的。”学生家长细数变化,热切关注着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期盼着孩子的成长与成功。
经过记者走访了解,学生家长们对高碑店教育的变化感知明显,看到新气象、看到新成效、看到新未来,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高碑店一中(央广网发 高碑店一中供图)
“要让群众揪心的短板变成让人民放心的强项,高碑店教育脱胎换骨、华丽转身,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这是全市上下砥砺心志、发愤图强的必然结果。”高碑店市委书记贾伟斌介绍,高碑店出台了《支持教育发展的八条措施》等多项实打实的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带动教育事业改头换面、加速提升;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选好教育的领头羊,坚持“文如其人,校如其长”,选好学校的主心骨;深入落实“1530”工程,加强与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北京圣陶教育研究院对接合作,高频次、大范围开展教学培训,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涵盖校长、班主任、教师、教研四类人员,全面提升了教育队伍的教学水平。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顶层设计释放了教育的激情与活力,促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保定,开花结果。据高碑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该市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齐心协力、全速竞跑,全市高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不仅时隔多年圆梦清北,还夺得了保定市“理科状元”“文科探花”;投资150余万元改善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完成普惠园复检等工作;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该市成功申报“河北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试验区”;积极探索推进中午供餐+课后服务工作,在八小、益民路实验小学等共8所学校,为学生提供午餐,共服务学生12000余人,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难题……
高碑店家长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满意指数”,也是学生的“幸福指数”。“我们有新校区了,很新、很好、很喜欢!”这是让高碑店一中学生引以为傲的消息。高碑店教育综合体项目,历时三年的建设时间,于2024年初建成。2024年2月28日,高碑店一中整体搬迁至教育综合体,彻底解决了该中学办学条件落后、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设施完备的教学楼,高标准的餐厅、礼堂、宿舍,先进的教育教学智慧系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高碑店一中学生家长说。
擦亮“健康底色” 家门口就有“好医院”
“高碑店市医院有北京专家,是真的!”这是高碑店市民林一的朋友圈,他向记者分享着,“‘家门口’有名医出诊,疑难杂症不用再跑远门,家里亲戚得了什么病,现在都选择留在本市就医了。”
据高碑店市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该院相继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签订院际合作协议,耳鼻喉科与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签约并建立区域内唯一一家合作工作室,超声科建立区域内唯一一家“李海泽超声介入工作室”,口腔科与保定市第二医院建立口腔专科联盟。至今,共有20余个专业50余名专家到市医院坐诊、手术、带教、查房,期间共服务患者6800余人次,指导三、四级手术近千例,协助该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个。
“每天都有北京专家在我院出诊,为我市及周边地区老百姓高质量就医提供便利,在高质量发展上再创新业,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高碑店市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擦亮“健康底色”,提亮“幸福成色”。高碑店从患者外流严重,到不仅本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北京大专家的号,还吸引了北京及前往北京就医的患者来高碑店治疗。“有的专家在北京医院挂号根本挂不上,没想到居然在高碑店医院挂上了,这下省时省心,更省钱了。”家住山西,曾计划前往北京就医的患者王女士说,想去北京治疗,但是没有挂上专家号,恰巧听朋友说高碑店市医院也有北京专家,便来到了高碑店,“后续的手术很成功,在住院期间,妇产科的医生护士也都特别关心我。我希望大家都知道高碑店也有好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也值得信赖。”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郭毅带教查房(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北京专家真心教,高碑店医生用心学,借助北京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碑店市医院得到及时“输血”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有效“造血”。专家引进来,高碑店市医院的人才“活水”也随之激荡起来。“截至目前,我院已有50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了与北京专家共同进行病例分析、接受技术指导等带教工作;医院派出90余名骨干人员到北京合作医院进修学习,计划完成所有科室主任在北京大型医院轮训的目标。”高碑店市医院院长时振华对医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全市各医疗机构门急诊接诊人次、住院人次、医疗收入大幅增长,高碑店市域外的患者到本市就医的人次和保定市域外的患者到该市就医的人次不断增加,高碑店市域外流入高碑店市的医保资金、县域内医保基金支出发生明显变化。该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在协同发展、人才队伍、专科建设、服务水平、体系建设和新医院建设方面实现了大提升。
民生聚民心,发展闯新天。“全市上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打造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医疗卫生康养事业再上新台阶,交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高碑店市委书记贾伟斌表示。
步入协同发展新10年 做好京津冀“菜篮子”“果盘子”
时序更替,又一个春天翩然而至。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迈入新的10年。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产业疏解中首个落地运营的项目,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果盘子”工程。
目前,该园区共有8700余家经销商和企业入驻经营,经营品类多达400余种,辐射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13个省市,辐射人口近5亿。2024年园区实现果蔬交易量1910万吨,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农批市场百强排名第一,在“保民生、兴产业、活经济、带就业、富百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水果交易区,前来批发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满载产品的短驳车不停穿梭,洽谈、卸货、搬运、装车,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记者来到孙蜜壹号水果档口,负责人孙楠介绍,相比北京,首衡高碑店市场档口房租、人工等经营成本较低,且交通十分便利,市场辐射半径大、采购客户多,这对做水果生意十分关键。
孙楠介绍蜜瓜系列产品(央广网发 聂祖安 摄)
据了解,园区所在的保定高碑店市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是南菜北运、北菜南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多条交通干线穿境而过,处于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内。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我的蜜瓜生意也越做越好,销量逐年递增,可辐射京津冀、东三省、南方各省多地。2023年,孙蜜系列产品销售量达1万吨,相比2020年增长近10倍,预计2025年相比2020年将实现15倍增长。”孙楠笑着向记者说。
为了让商户能够在这里实现安居乐业,在园区的周围,首衡为商户打造了生活类产业配套,建设配套首衡社区幸福城小区,许多市场商户在此“安家落户”。同时,引入了北大公学实验小学、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切实解决了商户后顾之忧。
“做我们这个生意,子女上学的问题曾十分困扰着我。来到首衡高碑店市场后,这里统一给协调解决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教学环境还非常好。”孙楠说,顾好了小家,也更有底气和力气把蜜瓜生意越做越大,把优质好价的蜜瓜全天候送到京津冀以及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上。
“让商户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变得更强,让大家真正实现安居乐业。”首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魏树俭介绍,完善的市场配套建设,也是产业承接规划的重要部分,首衡为商户配套了居住、教育、餐饮、购物、金融等功能,解决了商户落户难、子女上学难、购物难等问题。
“园区运营以来,每年承接一个新的业态。2015年承接了北京的果蔬,2016的干副调料、粮油……”魏树俭称,随着北京果蔬、五金、花卉、冻品、食品加工等产业疏解外迁,园区同时承接了北京外迁商户7200余户,疏解在京人口5万人,带动就业岗位10万多个。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央广网发 首衡集团供图)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深入推进‘净菜进京’,做好京津冀‘菜篮子’‘果盘子’供应保障。同时,积极构建三级民生保障体系,打造生活服务‘微中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当记者问起,接下来首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时,魏树俭自信地说。
从“铺路架桥”到“智造未来”的硬核担当
在涿州孙庄桥重建工地上,最后一条标线勾画完成的瞬间,项目经理史朋的手机响起欢呼声——这是周边村民自发组织的通车仪式直播。2024年10月,这座承载3万群众出行希望的新桥提前三个月贯通,见证着这家本土企业的硬核实力。
走进位于高碑店市的汇通集团,记者在数字化综合信息系统的智慧工地板块中看到,多个智能建造项目正在云端生长。“施工现场和成本变化情况,在这里都看得真真切切。”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刘朋帅轻点屏幕,500公里外的京哈高速九门口项目施工画面即刻切换。
在高碑店市的经济发展版图中,汇通集团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从1998年十几个人的筑路队,到全国第二家民营公路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无论是公司大院里陈列的首台进口摊铺机,还是展厅内2021年上市鸣锣的槌头,都在无声诉说着27年的蜕变传奇。
“五年前这里还是粉尘漫天的废弃矿区。”在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无人机正为满山红叶进行“CT扫描”,项目经理崔永红说起项目进场的时光时,脑海中浮现矿渣遍地的场景。汇通集团开创性地提出从“矿山”到“青山”的绿色发展方式,将矿区打造成集文化、体育、农业、生态、休闲五位一体的“生态休闲体验区”,让这个曾全省垫底的污染区变身成辐射周边多个县市的网红打卡生态公园。
近年来,汇通集团积极投身于建筑业数智化的变革浪潮,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与国内数字化建设头部企业合作推进“汇通智造 数字汇通”发展战略,争当中国建筑行业“排头兵”。在数字化生态构建中,公司项目现场成为智能建造的试验田:承建的保定技师学院新校区、安国中药材国际化战略储备项目,双双获评三星级智慧工地示范工程,汇通集团获得河北省、保定市“建筑工程智能建造骨干企业”称号,彰显在智能建造应用场景落地中的标杆示范作用。
汇通集团承建的首都大兴机场机场北线廊坊段工程(央广网发 汇通集团供图)
2023年,在高碑店洪涝灾害发生之际,公司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多支抢险突击队,携带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奔赴抗洪救灾一线,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该集团公司捐款530余万元用于周边县市灾后重建,为受灾地区的群众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从抡镐修路的乡镇企业,到市值数十亿的上市公司,汇通的故事印证着高碑店政企协同的深层逻辑。当清晨的太阳照亮孙庄桥头“人民交通为人民”的铭牌,这座城市的进化论有了更生动的注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责任与智慧的传承。
站在首衡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的观景台上,满载蔬菜的冷链车正源源不断发往北京。高碑店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人民城市”的深刻实践。从医疗健康的“微循环”到教育改革的“大动脉”,从京津冀协同的“主动脉”到“铺路架桥”的智能建造应用场景落地。高碑店用时间证明: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GDP的增速,更在于民生的温度;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产业的高度,更在于创新的浓度。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照亮这座城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产业集群,更是50余万市民脸上洋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监制:张继航
策划:王艺霖 姜丽丽
采制:王艺霖 姜丽丽 吕贤坤 聂祖安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