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5日是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60多年来,雷锋精神穿越时空、传承不息,深深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雷锋精神在当下如何焕发出崭新的历史使命和现实光彩?在河北大地,燕赵儿女用行动“追锋”。在他们之中,有为孤寡老人免费义诊的白衣天使,有从火场中走出的“烈火英雄”,有扎根农村30年为农民解锁种植难题的农技专家……今天,央广网特策划推出系列报道,讲述燕赵儿女“追锋”的故事。

央广网保定3月5日消息 3月4日凌晨1点,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超声科诊室的灯仍亮着。李鹏伏在电脑前,反复比对一张甲状腺超声图。屏幕上的光斑跳动,这是一例疑难病例,患者辗转北京3家医院未果,最终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再小的病灶,也得给老百姓照个明白。”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眶,轻声说。

光影之间 照见生命的重量

“李大夫,您看看这孩子的髋关节……”诊室里,一位母亲攥着X光片的手微微发抖。李鹏俯身调整超声探头,屏幕上逐渐显现出婴儿髋关节的轮廓。“别担心,发育问题早期干预就能好。”他转头一笑,顺手把桌上的卡通贴纸递给孩子。这样的对话,26年里重复了近20万次。

2006年,李鹏从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归来,带回一项新技术:肌骨超声。首例患者是位骨痛难忍的七旬老人,传统检查无法确诊。李鹏握着探头一寸寸扫过患者肿胀的脚踝,突然定格:“肌腱钙化,得马上手术!”老人家属扑通跪下:“跑了半年医院,终于有救了!”诊室墙上的21面锦旗中,有一面绣着“一束光照亮十年痛”。

李鹏操纵仪器为患者诊断(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暗夜星光 照进大山褶皱

2022年冬,高碑店市范庄子村义诊现场。一位裹着旧棉袄的农妇缩在角落,颈部鼓包已大如拳头。李鹏用便携超声仪检查后,眉头紧蹙:“疑似甲状腺癌,必须尽快治疗!”农妇泪涌而出:“家里就剩三亩玉米,哪有钱去市里?”当晚,李鹏的“爱的奉献”微信群炸开了锅。140个红点接连跳动,2小时凑齐1.5万元手术费。三个月后,农妇带着晒好的山核桃找到医院:“李大夫,今年玉米丰收了!”

这样的星光,曾在无数个角落亮起:为尿毒症患者众筹透析费的深夜,给留守儿童送助学金的暴雨天,在养老院为老党员做检查的除夕……8年,50次捐助,20万元善款,化成60个家庭的星光。有受助学生在作文里写:“李叔叔的B超机,能照见病痛,也能照见人心。”

李鹏与受助者合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追光者说 照向更远的远方

“爸,同事姐姐说您又偷偷加班!”女儿“责备”的电话常在深夜响起。这位“超声神探”却总嘿嘿一笑:“当年我师傅说过,好医生得做‘长明灯’。”

2024年,“李海泽超声介入工作室”挂牌当天,他带着团队在党旗下重温誓言。窗外春光正好,诊室里的长明灯依旧亮着——那里有新技术攻坚的讨论,有基层医生的培训课件,还有一沓泛黄的雷锋日记摘抄。“医疗这束光,照亮的从来不只是疾病。”抚摸着介入治疗仪,李鹏眼角漾起细纹。

李鹏与同事探讨学习新技术(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晨光熹微,李鹏走出诊室。候诊区已排起长队,人群中有抱婴孩的母亲,有搀扶老人的青年。他加快脚步,白大褂衣角带起一阵风——那是26年未曾停歇的“追光”脚步,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正把更多星光,撒向燕赵大地的沟壑阡陌。

监制:张继航

策划:姜丽丽 王艺霖 胡思达

采制:王艺霖 王云鹏(实习)

编辑:胡思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