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家庄1月12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刘锦涵 实习记者芦馨怡 )发展“共享制造”将成为新发力点,便利政府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链结合、助力中小企业生产、吸引人才引进落户。王孟昭委员认为,经过实践,河北的“共享制造”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进步空间。

河北省政协委员、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昭(央广网见习记者 胡思达 制图)

王孟昭调研发现,“共享制造”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相关人才储备不足、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等短板需要补齐。如何让“共享制造”领跑中小企业?这次两会上,王孟昭带来了“金点子”。

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社会服务功能。王孟昭建议:“要注重产学研合作、理论项目落地,引导更多专家学者提供社会服务。”他提出,理论发展不仅要内修还应外求,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引进等方式,为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跨界合作,引入保险支持。王孟昭设想,保险行业创新保险产品,为企业提供保险服务。当企业的创新产品未达到一定预期成果,保险可在范围内“兜底”,给足企业研发、创新的底气。企业买保险,地方政府及部门可适当资金支持,以此鼓励企业轻装上阵,大胆创新、多接订单。

实践中发现的好政策,要及时推广。“借鉴先进经验时,各地政府还要依托各自的特色产业集群情况,因地制宜定政策。”王孟昭说。

“龙头企业要化身‘领跑者’。”王孟昭表示,模式下的工厂汇聚先进的生产资料、尖端科研团队、熟练技术人才。让“共享制造”带动本地产业链大融合,企业共享生产资料、团队和人才,带动中小企业搞生产。

编辑:胡思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