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央广网衡水4月11日消息(记者王伟倩 王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家庭。”4月11日上午,77岁的老党员弓振波在台城村村史馆为游客们讲解“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创建史时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伴随着春日的气息,弓振波所在的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迎来红色旅游热潮,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台城星火 点亮中国农村革命之路

1923年8月,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弓仲韬,在安平县台城村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支部”,开创了党把支部建在农村基层的先河,这一革命火种对中国北方农村早期党组织建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内部展示(央广网记者 王综鹤 摄)

建农会,办夜校,是当时乡村党建的普遍办法,弓仲韬是先行者之一。他卖掉田地,自己出资在安平县台城村创办起了“平民夜校”。在教农民识字的同时,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

有火种,就能燃起火焰。在台城特支成立后,安平县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到1927年底,安平县共有7个党支部和5个团支部,共产党员有85名。

游客在“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内参观学习(央广网记者 王综鹤 摄)

走进台城村村史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在弓振波精彩的讲解下,真实还原了以弓仲韬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事迹。“先辈们的事迹赋予了我们台城人无畏前行的底气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弓振波说道。

台城村村史馆讲解员弓振波(央广网记者 王综鹤 摄)

2023年7月,台城村村史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年过七旬的弓振波发挥余热,主动担起村史馆的讲解工作,截至目前,他接待的游客数量已达几百批次。

产业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2018年10月,“致富能手”杨新杰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

“我们围绕‘台城特支’成立百年,用足用好‘两个第一’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农文旅互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谋划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杨新杰介绍说。

航拍台城村(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近年来,台城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管理模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引进零碳、绿色、高科技农业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一期占地约138亩,该项目利用润泰发明的GEIS自然能源智慧系统,生产高端农产品,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扩展产业范围切实提高村集体收入,力争实现村富民强。

红色旅游焕新生 构建农旅融合新地标

既要产业兴旺乡村富,更要生态宜居乡村美,近年来,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台城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景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生态采摘等项目,建设新时代红色文旅主题村落,打造“农旅融合”创新示范点,形成了集展示、服务、管理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

前来台城村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如今,台城村文旅产业业态齐全,已经成为以“全国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为主题,集党性教育、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研学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旅游胜地。

今天的台城村,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特色种植成方连片。“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对于未来发展,杨新杰充满信心。

编辑:王艺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