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3月11日消息(记者王艺霖)对于如何促进消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 “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你身边有哪些国货“潮品”?新的消费趋势下,国货“潮品”又如何走得更远更长久?

3月10日,记者走进河北省定兴县京绣研究院,绣娘们穿针引线赶制绣品,设计师手握铅笔画出精美图样,主播们通过直播平台把京绣绣品销往全国各地。传统京绣绣品已然成为国货“潮品”,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

京绣“潮品”服饰(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据了解,京绣又称宫绣,选料讲究、色彩鲜艳、绣工精巧,最早用于宫廷装饰、服饰,为“燕京八绝”之一。2014年京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90年代,我们主要是以旗袍、唐装等传统服饰为主或绣制龙袍等作为艺术品被收藏,产品相对单一,受众较小。”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梁淑平说。

梁淑平正在绣制京绣绣品(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如何让京绣的传统手艺走进大众生活是梁淑平一直探索的课题。“绣制的花样、衣服的款式我们一直都在创新,去年推出了京绣绣制的马面裙,今年推出了京绣的睡衣、京绣棒球衫外套等,都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梁淑平说介绍,现在各种京绣服饰有上百种,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大部分都适合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穿着。

除了在服饰上不断创新,各种京绣文创产品也成为定兴京绣研究院新的销售增长点。“每年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学生都会到这里研学,学生们都很喜欢。但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手绣,价格偏高。”为了让京绣更好地走向年轻人,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梁淑平带领7名设计师陆续研发了京绣耳坠、领带、棒球帽、车载香薰、手包、戒指等20余种文创产品,一经推出,深受好评,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京绣文创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

京绣创新“潮品”(央广网发 马朝阳 摄)

为让京绣“潮品”更“出圈”,京绣第五代传承人田鹏选择借势直播电商。田鹏称,目前已打造两个直播间,在三个直播平台进行直播,京绣销售额比此前增长了20%左右。

在直播间,主播正在介绍京绣服饰(央广网发 马朝阳 摄)

“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消费潜力很大,我们将从‘京绣+文创’‘京绣+旅游’‘京绣+时尚’三个方面发展京绣。”对于今后发展,田鹏思路清晰,目前筹划在网上推出京绣系列视频,推广京绣文化。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