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11月30日消息(记者王艺霖)“因为要接续工龄,今天来档案馆查询相关档案,我还以为像以前一样在满柜子的档案中找,会耽误很多时间,没想到不到十分钟,我需要的资料就帮我打印清了。”11月30日,在河北省高阳县档案馆查询自己资料的李建荣说。

“传统查档,要进入库房查找纸质档案,再复印,现在只需在电脑上查询,就可以调出扫描清楚的文件进行打印,大幅提升了查档效率。”据高阳档案馆馆长刘菊青介绍,随着纸质档案的全面数字化,查档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

工作人员正在核实档案资料 (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据刘菊青介绍,高阳县档案馆以馆藏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为指导原则,全力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通过与第三方签订扫描协议、购置硬件设备,不断加强数字档案的接收工作,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扫描311.25万页,著录45.11万条。

工作人员正在扫描档案(央广网发 王艺霖 摄)

据悉,该县将档案信息化纳入高阳县信息化发展规划,全面融入“数字政府”建设,该县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保定市首批推进的7个数字档案馆之一。该县通过加强整体统筹协调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实地调研并有针对性指导县直单位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和申报工作,目前已建成1个数字档案室,全县其他单位数字档案室正在加紧推进中。

“我们通过加入河北省民生类档案异地跨馆利用平台,与全县8个镇(街)、164个村(社区)签订民生类档案异地跨馆利用协议,努力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刘菊青介绍说,该县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积极探索更多惠民便民的档案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展查询利用范围,2021年以来,该县档案馆累计为各界群众2000余人提供婚姻、土地、招工、诉讼等档案服务。

正在建设中的新档案馆鸟瞰图(央广网发 高阳县档案馆供图)

近年来,该县严格落实满5年移交进馆的规定,不断丰富档案资源,在全市率先完成疫情防控和扶贫“两类”档案接收、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全部完成该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的接收,并通过拓展征集渠道,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影像资料近2000余件,编写完成《高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图册、拍摄制作《高蠡暴动探秘》等专题片。该县编辑出版的《高阳古今大事记》获河北省档案开发利用成果一等奖。通过开展《城市记忆》图片展和《档案文献中的高阳百年党史》专题展等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从档案的视角展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发展脉络和成果。截至2022年底,该县档案馆馆藏104090卷、86461件。

《城市记忆》图片展一角(央广网发 甄亚军 摄)

“新的档案馆建成后将采用数字化、共享化、智能化管理,实现集查档、展览、学史、讲座、社交功能于一体,全面完善档案馆收、管、存、用四大功能。”刘菊青在该县正在建设中的新档案馆前展望道。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