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雄安4月1日消息(见习记者王艺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踏着春天的脚步,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拔地而起。

航拍雄安新区(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从一张“白纸”、一份蓝图,到吊塔林立、热火朝天,六年来,雄安新区日新月异:一座座民生工程相继兴建;一个个治理项目陆续实施;一家家大型企业引入落地;一处处生态公园建成投用……雄安建设者们昼夜奋战,“日新月异”可观可感。

春到雄安,草木返青,一派生机盎然。雄安逐渐呈现出“蓝绿交织”的景象,蓝的是水光潋滟,绿的是绿树成荫。此时的雄安,“千年秀林”郁郁葱葱,白洋淀水天一色。

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数说”雄安六周年:日新月异、拔地而起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与这春光一同拔节生长的,是这座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正以生机勃勃的活力,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雄安新区雄东安置区(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雄安站(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历时六年建设,雄安新区现代化城市雏形初显,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众多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六年来,雄安新区已累计实施24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00多亿元,总建筑面积已达4100多万平方米,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

雄安新区新建路网(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雄安新区总长达545公里的“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已全面形成,京雄高速、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连通了既有京港澳、大广、荣乌和津石4条高速,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了重大作用。“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络正在逐渐成形,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交通一体化建设进程。

中国中化总部正在建设中(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中国星网总部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首批疏解的央企总部有序推进,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40多家,其中,央企二三级子公司90多家,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目前,中国星网总部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加快建设,中矿集团完成总部选址,中国中铁产业集群落地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建设。首批4所高校、2家医院项目也正在抓紧建设中。

北京市援建雄安新区交钥匙项目学校(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近年来,雄安新区积极构建现代化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服务体系,探索现代化城市治理和功能提升新路径。59所京津冀优质学校、65家高水平医疗机构与新区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开办29所学校、18家卫生服务站,累计招聘2000余名高素质教师,新区教育医疗水平明显提升。

雄安新区白洋淀(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春到白洋淀,芦苇摇曳,碧波荡漾。雄安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已达252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46种,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荷塘苇海、候鸟天堂”生态盛景重现。

防洪工程白沟引河右堤、南拒马河右堤、萍河左堤、新安北堤起步区段防洪主体等工程陆续建设完成,具备了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此外,雄安新区持续推进千年秀林及园林景观带建设,植树造林47万亩,绿化面积达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悦容、金湖、郊野公园建成投运,“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形象。京畿大地上,一座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正从宏伟蓝图加快变为现实样板。

雄安新区建设者(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对话雄安“建”证者:斗志昂扬、不舍昼夜

经过六年如火如荼地建设,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披星戴月,不舍昼夜地奋战在雄安新区建设现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也是“建”证者。

“先地下、后地上”是雄安新区规划、理念之新的重要体现。走进雄安新区启动区NA8主线管廊,现阶段项目主体已完工90%,这里正在大面积进行廊内机电安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是掌控着整座城市能源传输的‘大动脉’。我们所在舱室是综合舱,这里采用单层四舱结构,让水、电、气、通信等管线住进‘集体宿舍’,打造出地上空间的便捷与美观。” 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高级业务经理孙岩介绍。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央广网发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在这里,我见证了太多,学习了太多,体验了太多。为新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千千万万建设者的初心,也是我奋斗前进的动力。”孙岩说,从基础设施网络铺展成形的六年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坚持前瞻性、引领性,在这里街头不见井盖、抬头没有电线,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全部集纳在地下的数百公里综合管廊中,这是一座真真切切的“科技之城”,一座“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政务服务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服务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保障、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来源。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工作从零起步,起步晚基础弱而标准高。经过几年政务服务领域改革优化,我们实现了由‘跟跑’向‘领跑’的转变,如今新区政务服务更加规范、更加便捷、更加智慧。”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组组长靳惠谈及这些年的工作成果,信心满满。

她在2019年入职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组建行政审批改革组之初即被选拔调入来承担此项工作,参与了承接并梳理形成新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系统构建起雄安政务服务体系及体制机制、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出各项政务服务改革举措及智慧化应用场景。

“我在雄安等你来” (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雄安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是年轻人成就梦想的地方。大家在工作中群策群力,每一项改革工作都是在一群充满青春、充满激情的年轻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而且每一个人自身都得到了长足的锻炼和进步。” 靳惠介绍,今年将继续聚焦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民生需求,牢牢把握数字化浪潮,发挥大部制管理体制优势,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网上平台智慧化水平,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政策免申即享”等重点改革,实现各业务多跨协同、规范运行和高效运转。

目之所及,高楼林立,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雏形显现。优秀人才、优质资源在不断地向雄安汇集,生活配套服务不断完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从干部、群众到外来人员,都对雄安的未来发展越来越有信心,很多雄安“建”证者从观望犹豫到选择扎根雄安,并愿意与之共同成长。

体验智慧生态“绿”: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雄安建设要“先植绿,后建城”,“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篇。2017年11月13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截至目前,雄安植树面积已经达到47万亩,累计植树超2500万余株,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如今,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杏花盛放、玉兰飘香、油松吐翠,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据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生态事业部部门副协调人刘志军介绍,近年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城在林中、人在景中,为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来,我带领同事走遍‘千年秀林’的每个片区、每个标段、每个地块,认真观察检测每个树种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刘志军笑着说,“千年秀林”树木茁壮成长,这几年来未发生过大的林业有害生物疫情,近四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看着一望无际的大片丛林,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光彩夺人。该项目秉承“雄安数字城市之眼、雄安智能城市之脑、雄安生态城市之芯”的设计理念,是城市运行服务系统的重要载体,为雄安提供源源不断的运算动力。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夜景(央广网发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据中国雄安集团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袁晓东介绍,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建筑总面积39851平方米,致力于围绕新区建设“绿色智能城市”“全球创新高地”的云服务,为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城市治理和数字孪生城市相关应用提供算力资源和算法平台。

“我永远忘不掉城市计算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的那天,2022年1月16日。随着最后一根钢结构件的吊装结束,施工阶段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在那一刻都得到化解,看着主体结构的成型,我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强烈的成就感、使命感。”袁晓东称,城市计算中心项目的工程设计新颖、结构特殊、理念超前,其功能复杂且技术先进,施工难度较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未来,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将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为城市治理提供重要支撑,将智慧化资源赋能于基层治理以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航拍雄安新区(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绿色与智慧都是雄安新区的底色,“韧性”也成为了这座新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防洪方面,雄安新区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工程正有序推进,南拒马河右堤、白沟引河右堤、萍河左堤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根据雄安新区防洪规划分区设防、重点保障的原则,起步区防洪工程按200年一遇设防,包括南拒马河右堤、白沟引河右堤、新安北堤、萍河左堤,规划建设西北围堤,形成环起步区100公里防洪保护圈。

据了解,按照分区设防、重点保障原则,结合新区城镇规模及规划布局,确定了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综合采用“蓄、疏、固、垫、架”等措施,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雄安新区(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伟倩 摄)

雄安新区坚持防洪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顺应自然,实现人水和谐共处。未来之城,未来可期。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