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雄安9月8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禹云飞)5个月完成企业落地、3500平方米洁净车间、总建筑面积达5588万平方米……9月8日下午,在“协同发展谱新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雄安,来对了!”主题沙龙现场,多位企业家用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段段滚烫的经历,讲述着他们与这座“未来之城”双向奔赴的故事。
沙龙伊始,雄安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拔节生长”的数据,勾勒出这座新城的蓬勃图景: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近2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588万平方米,5127栋楼宇拔地而起。她介绍道:“新区研究出台‘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就是为了保障企业既要‘来得了’,更要‘留得住’‘发展好’。”
主题沙龙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禹云飞 摄)
这份发展底气,在企业家的讲述中化作一个个温暖的细节。
“两年前刚到雄安时,总被问‘为什么是雄安?’”芯联新科技董事长陈伟笑着回忆道,彼时,他的团队刚从底商小厂房起步,而如今,公司已拥有3500平方米的洁净车间和实验室。“雄安没有让我们等待。这里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是真情实意的托举。”
这份真心,在妙心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蒙超的故事里也有生动的体现。“雄安新区对扎根于此的企业,提供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基金、‘一件事一次办’的高效政务服务,以及多项助力企业良性发展的补贴政策。”他特别提到企业自主研发的主动健康管理系统,正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从北京到雄安,不仅是地理迁移,更是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赢’的升维。”稳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天扬坦言,雄安给了他们技术创新发展的沃土,这是别的地方很难提供的。作为孵化自清华大学、从北京疏解至雄安新区的科技企业,他们推出的通用数据大模型,已在多个场景超出了现有最优模型的表现。
蓝箭鸿擎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耀中也深有同感。他透露,公司从意向落户到完成注册仅用了5个月。“新区产业资源优势、人才政策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创新创业支持和政府服务态度等深深打动我们。”他表示,公司正全力推进雄安新区研发和智能制造中试基地的建设。
在媒体采访环节,记者们围绕企业落户动因、政策实效与未来规划提问。谈及雄安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阶段时,史耀中表示:“目前仍处于起步腾飞阶段,但布局非常有力。”他相信,实现更多卫星“河北造、雄安造”已不再遥远。
通过政策解读、企业分享和媒体对话,一个立体、生动的雄安新区展现在众人面前:疏解成效显著,协同动能强劲,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雄安,来对了!”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一位创业者的心声。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