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获NMPA认证的脑血管介入机器人成功研发,澳诺制药年产能突破10亿支,十方医疗“骨科供应链数据集”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际,保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交出了亮眼答卷。

立足新发展阶段,保定高新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抓手,构建“研发-转化-生产-服务”全产业链生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服务体系,在血管介入医疗、生命科学研究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大赛搭台引凤 尖端技术落地生金

11月7日,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银灰色的机器人正精准操控着纤细的导管与导丝,在模拟人体脑血管的模型中灵活穿梭,其动作精度达到毫米级。

“我们是2018年通过创新大赛落地到保定高新区,保定·中关村不仅为我们量身定制了1200平方米的洁净厂房和一系列落地扶持政策,园区还安排专人全程代办公司注册等手续,这种‘保姆式’服务让研发团队得以全身心投入技术优化。”易度机器人总经理史文宝说。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这款“保定造”高端医疗装备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以“京津研发、保定转化”的创新模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典范。

手术辅助系统运用场景(谭敏杰 摄)

主导研发系统的李佑祥教授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天坛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累计完成200多例手术。“200多例手术中,大部分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长约20分钟。”史文宝说,在机器人的辅助下,降低了手术时长,不仅可以让患者在有害辐射的环境中少待一会,更降低了手术风险,使患者获益更多。

随着易度机器人产品研发、转化落地,与本地产业的深层次融合逐渐展开,易度的机器人产品,需要机械、电气、软件等产业配套。而保定当地相关的制造业产业链较为完备,制造机器人的许多核心零部件都可以实现本地化。“机器人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突破一些技术瓶颈。我们有几百家创新企业和科技公司,可以与易度进行联合研发。”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表示,易度已经和中关村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开展血管介入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攻关。

保定高新区始终将科创平台作为产业升级的 “跳板”,通过举办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质项目参与国家级赛事,精准链接优质项目与产业资源,让一批 “卡脖子” 技术从赛场走向生产线。不仅如此,保定高新区还将科创大赛打造成 “常态化招商窗口”,建立 “获奖项目 - 落地培育 - 成长跟踪” 全周期服务机制。截至今年11月,该区通过大赛引进生命科学领域项目 9个。

生命科学突破 智能制造提质增效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 “压舱石”,保定高新区培育壮大的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产能扩张,推动高端制剂生产实现 “量质齐升”,巩固区域产业优势。

澳诺(中国)全自动生产车间(谭敏杰 摄)

“公司已拥有两个通过药品 GMP 认证的口服溶液剂生产车间,建筑面积达 13000 多平方米。车间内配备五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十条先进的自动化灌封生产线以及三条铝塑复合膜条袋自动化生产线,在行业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冲介绍说:“公司主营产品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是目前婴幼儿、儿童及孕妇较为理想的补锌、补钙类制剂,该产品拥有5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目前车间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 “原料 - 生产 - 仓储 - 物流” 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确保每一支产品质量稳定。

作为华润三九医药旗下核心企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产量达到近10亿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始终处于河北省前列。

同时,总投资5亿元,占地100亩的华润三九华北生产基地及澳诺制药另址扩建项目已于今年九月完成土地供给程序。项目建成后,业务涉及儿童药和维矿类药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口服液45亿支、片剂5亿片、胶囊剂5亿粒,预计至“十五五”末,年产值可达15亿元。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医疗基地建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医疗卫生功能疏解,打造“医、产、研、教、数”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智慧物流赋能 打通产业服务闭环

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的供应链支撑。保定高新区重点培育十方医疗等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医疗供应链,其创新成果不仅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更在实际应用中实现 “降本、增效、提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成立之初,我们和许多医疗流通企业一样,依赖人力调度和纸质台账,成本高、效率低。”十方医疗总经理张艳说,“现在我们数字化运营中心电子屏能实时显示来自全国16000家生产企业与1200家医疗机构的耗材供需数据,从骨科植入物库存周转到急救药品配送轨迹,每一条数据都精准指向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医疗产品运转状态一目了然。”

十方医疗工作人员验货入库(谭敏杰 摄)

据介绍,2015年,十方医疗取得河北省首家第三方服务资质后,率先探索医疗供应链平台化建设。2020年,紧跟“数字保定”战略步伐,企业确立“数据驱动”的转型方向,从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商升级为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十方医疗以“场景牵引、数据驱动”为核心,构建起“全国多仓、仓仓互联、数据互通”的数据底座,形成覆盖全国的医疗供应链服务闭环。

10月29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十方医疗凭借“骨科供应链数据集产业生态新动能”项目,斩获商贸流通赛道二等奖(排名第二),成为河北省唯一获奖项目。

保定高新区构建 “政策 + 资本 + 人才” 的产业生态体系,设立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建生物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引进院士合作团队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6个,燕赵英才卡A卡8人,B卡199人,河北省拔尖人才3人。据统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5家,2025年1月至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规上服务业2家,2025年1月至8月实现营收0.5亿元。

从科创大赛引项目、国家级赛事创佳绩,到技术攻坚破难题、生态构建促协同,保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展望未来,该区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 “千亿级集群” 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更强动能。(来源:中共保定高新区工委党群工作部)

编辑:安适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