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涞水本地种植的羊肚菌,煲汤、炒菜都特别鲜美!”10月15日,河北保定涞水县王村镇华益菇业的“共享直播间”内,主播手捧羊肚菌,正对着手机屏幕热情推介。直播间里互动频频,不断有观众留言询问产地与价格。这个由旧办公室改造而成的直播间,正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广阔市场的“数字新窗口”。

主播在镜头前讲解产品(尹默 摄)
这一产销两旺的场景,是涞水县推动“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又一举措。涞水县地域广阔、物产丰饶,拥有麻核桃、景泰蓝、菌菇、粮油、果蔬等100多种特色产业,但长期以来,不少农户和小微经营主体都面临“销售渠道窄、直播门槛高、专业能力弱”的发展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涞水县委宣传部联合县发改局统筹推动,在全县6家重点企业及5个特色乡镇,试点建设11个“媒体+赋能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该县以“共享”为核心理念,系统整合资源、全面降低运营门槛,着力补齐产业发展中的能力和资源短板。
随着共享直播间培训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普通农户从面对镜头的“新手”成长为侃侃而谈的“本土主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布置场景、设计话术,更掌握了借助内容引流、维护粉丝关系等进阶技能,真正让老百姓“拿起手机做直播、对着屏幕卖特产”成为现实。
“共享直播间”的价值不止于“卖货”,更在于以“融合”思维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一模式不仅服务企业,更深耕乡镇基层:九龙镇大龙门村通过直播间推介“长城古堡+乡村民宿”,让乡村旅游“热”起来;义安镇立龙小麦种植合作社通过直播“圈粉”,不仅卖出了面粉,还接到“定制有机小麦”的订单,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增收。

直播现场(尹默 摄)
从菌菇、核桃到手工艺品与农产加工品,涞水的11个共享直播间,正如11个充满活力的“数字节点”,将分散的产业资源与零散的销售力量串联成线、聚合成势。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给设备、教技能、拓渠道”的表层赋能,更推动农民从“埋头种地”转向“抬头看市场”,引导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据了解,涞水县计划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推广,在全县15个乡镇、284个村实现辐射带动,让更多农民和手工艺人握紧“金话筒”、融入“数字潮”,推动本地特色产业,在“共享直播间”的赋能下,走出县域、迈向更广阔的市场。(贾晨阳 杨志民)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