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姜、去泥、剪切、装筐……10月15日,在河北保定顺平县高于铺镇西亭乡村瑞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姜种植基地,一堆堆色泽金黄的新鲜生姜摆满田间地头,种植户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

刚刨出的新鲜生姜(赵瑞 摄)
西亭乡村气候适宜,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富含天然硒元素,非常适合种植生姜,当地村民种植生姜由来已久。按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西亭乡村联合周边10多个村成立了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发展生姜种植。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生姜150亩,预计亩产量在13000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许鹏介绍,基地采用地膜覆盖、滴灌、机械耕作等先进种植技术,从栽种、覆膜、施肥等多个环节科学管理、精心管护,采用无公害模式,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止病菌发生,产出的生姜个大皮薄、丝少肉细,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该合作社的生姜除了销往唐山、山东等地,还通过山东的港口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走向国际市场。2023年,在产业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合作社还建成了生姜保鲜冷藏库,进一步延长生姜的销售周期。

西亭乡村生姜种植基地(赵瑞 摄)
据悉,顺平县富硒土地面积达11万亩。立足丰富的富硒资源,顺平县依托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技术优势和国家级平台优势,成立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工作室,构建富硒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林果基地,发展了富硒生姜、玉米、谷子、草莓等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赵端)
编辑:李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