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是工匠精神的执着,更是一种对品质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4月25日,一场工匠宣讲进校园活动在定兴县第七实验小学展开,6名该县的“保定工匠”和部分省市劳模将陆续走进全县中小学校,通过故事分享向青少年播撒匠心火种。

工匠劳模宣讲不仅是个人技艺的展示,更是定兴县工匠培育工程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定兴县将培育劳模工匠作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构建起“精神引领+平台搭建+政策扶持+多元合力”四位一体培育体系。

王东立指导技术工人进行相关测试(张曾良 摄)

定兴县宇捷直流力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立是首届“保定工匠”称号的获得者。从初中毕业开始学习电机技术到如今自主研发出DDSM系列、TBSM系列、CTSM系列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及NH-LYX系列稀土永磁直流力矩电机等多个系列2000余种产品,工匠精神在王东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的电机广泛应用于高精密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系统、智能农业等多个领域。”王东立说。2023年,“王东立创新工作室”成立,同时也是定兴县第一家市级工作室,业余时间,他在公司牵头组织“青年小讲堂”知识技能普及活动,课程围绕直驱电机技术学习与应用等方面,给同事讲授知识交流心得,提升整体技能水平。

为发挥产业工人中的工匠人才在“产改”工作中的带动作用,该县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为创新与技能人才传承铺设“直通桥”。依托县职教中心、重点企业实训基地,开设“订单式”培训班,近三年累计培训技术工人、农村劳动者2000人次;同时,组织参加和举办药品检验员、无人机、大货车司机等多项技能专业竞赛,促进职工技能提升,激发创新活力。截至目前,该县已打造了4个市级创新工作室,促进多项科技成果转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月26日,定兴县戏剧盔头第六期培训班如期开班。保定工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戏剧盔头、道具、服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小建手持凤冠半成品,为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讲解制作细节。“参加培训的有手工艺人、盔头制作爱好者,还有感兴趣的学生们,与其说给他们讲课不如说分享我的一腔热爱。”许小建说,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对盔头制作情有独钟。2008年,许小建开始开办培训班,从最开始“学员”的寥寥无几,到如今每堂课都能坐满40人,17年来,“许氏课堂”开展培训课程100余次,累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

许小建制作戏剧盔头(张曾良 摄)

近年来,该县依托“保定工匠”、劳模等先进群体,开展“工匠进校园”、劳动实践教育课程等,组织工匠、劳模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将工作一线的鲜活案例转化为劳动教育的生动教材。此外,邀请工匠担任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校外辅导员,从小培养青少年的职业认同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目前,该县聘请劳动教育实践兼职教师中3人为“保定工匠”,工匠精神正从生产一线走进学习课堂。

如今,定兴县已涌现出省级劳模27人,市级工匠20人,涵盖了精密加工、装备制造、食品产业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培育一个工匠、带动一个团队、创新一项技术、壮大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工匠”正以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梁洁)

编辑:姜丽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