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支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2024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依据生态环境部《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试行)》(监测函〔2024〕14号)要求,系统开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态监测工作。在此次调查中,科研人员首次发现并确认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学名:Baetis majus),标志着白洋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治理取得重要进展。

五月四节蜉(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属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蜉蝣目四节蜉科,是典型的清洁指示物种。该物种由俄罗斯学者与中国著名蜉蝣分类学家童晓立教授于2021年首次共同描述并报道,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白洋淀,稚虫在静水区域和流水区域等水体均有分布。

据悉,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于2024年4月首次采集到了这一珍稀物种的稚虫,经过形态学专家初步鉴定,并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DNA barcoding)技术的精确比对,确认采集到的稚虫与五月四节蜉模式产地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从而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该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这种敏感型水生昆虫的出现,也揭示着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

编辑:姜丽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