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年古城焕新颜,人民至上谱新篇。

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始终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城市治理、民生改善与高质量发展的每一项具体实践中,以系统思维擘画“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三大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为深入挖掘保定市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新新”向荣·保定答卷》系列报道,记者深入保定各领域,通过“人民城市”“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金名片”五大维度,感受一座人民之城、品质之城的温度与情怀。

央广网保定9月10日消息 一座城市的“金名片”,是其气质与实力的注脚。近年来,保定市深耕体育、文化等领域,擦亮多张“金名片”,让古城焕发新光彩。

擦亮“奥运冠军之城”:以体育硬支撑点燃城市活力

上半年,2025保定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15个国家、34个省区市的2.5万名选手,激情角逐在环城水系最美赛道,体验沸腾不息的全城热情,领略“奥运冠军之城”的无穷魅力。

赛道途经关汉卿大剧院、中国古动物馆等地标,一系列突破性创新举措升级赛事体验,无人机搭载智能喷淋设备为跑者送来清凉,AI智能客服系统、人脸识别检录、跑者AI智能影像服务等,打造智慧赛事新标杆。

2025保定马拉松鸣枪开跑(央广网发 曹云鹏 摄)

赛道沿线360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各中小学啦啦队热情洋溢,精彩纷呈的武术、戏曲等非遗展演,加油欢呼的沿途群众,驴肉火烧等特色美食,尽情诠释“好吃、好看、好玩”的“三好”保定风采。

保定市体育局西侧“冠军墙”耀眼醒目。负责人介绍:“从郄恩庭、钱红、郭晶晶到庞伟、范晔、王涵、李冰洁等,保定已走出上百名保定籍冠军。”这面2002年8月26日落成的“冠军墙”,几乎每年都在扩充。

七一西路极限运动公园内,小轮车、攀岩、跑步等活动热闹进行。家长称赞:“孩子玩得开心,常能看到体育活动,很有活力。”置身于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潮流,保定近年来,倾心打造“奥运冠军之城”金字招牌,努力把体育事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标志性事业。

“上半年,全市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696场,较去年同期新增533场,直接带动消费超20亿元。”保定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唯一集“奥运冠军之城”“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奥运梯队建设重点城市”三项国家级殊荣于一身的城市,保定正以赛事为笔、以全民为墨,在新时代的体育画卷上书写着“出圈”又“出彩”的新篇章。

建设“博物馆之城”:让文化底蕴成为城市 “软实力”

当晨光掠过直隶总督署飞檐,淮军公所博物馆数字化戏曲展厅亮起暖光,青砖上的戏服投影随脚步变幻,重现百年梨园盛景。

这样的场景,在2022年4月印发的《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中早有清晰勾勒:以“一核、四区、三带”空间体系为骨架,将古城底蕴、红色记忆、产业特色熔铸于十大博物馆系列,坚持“提质”“增量”并举,构建“百馆之城”的四梁八柱。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央广网发 曹云鹏 摄)

随着涿州宁悦奇石艺术馆、保定春风树校服博物馆、保定莲池区植物标本博物馆三家博物馆设立备案确认,保定市备案博物馆数量已达100座,占河北省博物馆总数的23.8%,博物馆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从2021年在全国博物馆信息系统中备案仅23家,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0.25家,到百座博物馆闪耀全城,实现“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保定仅仅用了4年。

莲池书院博物馆与河北大学共建以来,打造“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校内+校外”科研创新、“线上+线下”展示交流、“文化+IP”产业融合发展等体系,通过一系列出新出彩的文化活动让莲池书院博物馆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保定市博物馆,参观者只需轻轻扫码,就能与文物“互动”,探秘汉代工匠如何将上千块玉片编织成衣的全过程。该馆作为综合性博物馆,以科技赋能沉浸体验,让文物“开口说话”。同时,馆内策划推出“保定记忆”“直隶风华”等更贴近本土文化专题展览,掀起博物馆新热潮。

据统计,2024年,保定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接待参观游客达1300余万人次。

“‘博物馆之城’正成为保定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保定市文旅局博物馆科科长刘自军表示,未来,保定将以博物馆为文化纽带,持续开展文物联展、学术研讨等活动,叫响“百馆之城 宝藏保定”品牌,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文博精彩。

打造“书院之城”:让千年文脉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智在仁中,仁是智之根;智在义中,义是智之魂;智在直中,直是智之骨。”近日,莲池讲堂第49讲开讲,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以“传统文化与国学智慧”为题,从传统文化的本质、传统文化与国学智慧以及智慧获取路径等方面为听众深入解读儒家传统文化与国学智慧。这是2022年保定市人民政府与河北大学合作共建莲池书院以来的又一精彩片段。

随着“书院之城”建设加速推进,保定市各地书院同样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在社会教育、文化传承、主流价值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彩的文化活动,惠及周边各年龄层群众,丰富活跃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高碑店紫泉书院的文化讲座上,专家学者带来关于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的讲座;恒山射艺定瓷公益体验、亲子陶艺活动等在曲阳定瓷书院屡见不鲜;半亩方塘书院里有音乐,有故事,有诗词,有画意;市图书馆“冀图邮书”行动,让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源供给有了更多便捷性、可及性。

截至目前,保定市已建成各类书院162座。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许景阳表示,未来,将通过阅读分享、公益讲座、艺术策展等更多互动活动,在拉近书香与市民生活距离的同时,不断增强阅读的氛围感与仪式感,让“书院之城”成为古城保定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

从体育赛场的激情澎湃,到博物馆里的文化熏陶,再到书院中的经典传承,保定的“金名片”,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更承载着保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未来,保定将继续深耕特色领域,让“金名片”越擦越亮,让这座千年古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答卷。

监制:张继航

采制:王艺霖 禹云飞 李瑶 刘千艺(实习)

编辑:禹云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