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催人紧,春耕正当时。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上塘镇紫营村的毛冬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抢抓农时、移栽瓜苗、播种希望,满田幼苗青翠挺立,焕发出盎然生机,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一大早,一盘盘新鲜的毛冬瓜种苗就被运往各个田间地块,工人们积极松土、栽苗、浇水,为迎来新一季的丰收辛勤劳作。

毛冬瓜种植基地(黄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瓜苗都是精心挑选的优质品种,易成活、好管理,结的瓜皮薄,口感香甜多汁,现在种上,到7月份就能采摘。”种植户杨建英介绍,今年总共种植毛冬瓜50余亩,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今年采用瓜苗移栽模式,预计产量1.4万斤左右,年产值在35万元左右。

据了解,毛冬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粗纤维含量高,热量低,适合一般人群食用,特别适合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人食用,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毛冬瓜幼苗(黄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产业兴村,就业富民。毛冬瓜种植基地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多元化收入,村民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入园务工获得收益。据了解,毛冬瓜的种植和采收过程需要较多人力。栽种过后,毛冬瓜还将迎来伸蔓期、开花期和结果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因此,毛冬瓜种植基地每天用工人数在20人左右。通过在基地务工,村民们每天能有120元左右的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顾家挣钱两不误。

“我家的土地流转种了南瓜,既有土地租金,农闲的时候还能来毛冬瓜种植基地干活。每天100多元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正在扎捆竹子的宋长英满脸笑容地说。

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展特色农业是富民强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上塘镇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种植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立足各村村情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改变种植结构,大力推行“农业+”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进一步提升土地效益,并邀请农技专家驻场技术指导,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一个个毛冬瓜竹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撑起了上塘镇群众的致富路。下一步,上塘镇将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让村民“不出村、有活干、把钱赚”。(黄锡花)

编辑:杨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