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砅park精彩共创未来”高明区石水招商推介会暨井头圩开圩仪式在杨和镇石水村砅PARK举行,通过非遗体验、井头圩市集、草坪音乐节、乡村濑粉宴等活动,向市民游客展示石水村丰富的农文旅资源,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活动现场

多元文旅活动展现丰富资源

伴随着悠扬的琴声,民族舞蹈《凌云书生》拉开活动序幕,身着长袍、手持书卷的表演者在凌云书院翩翩起舞,为观众呈现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石水秀美的自然风光。

凌云书院,又称凌云书舍,始建于清代同治、光绪时期,是高明地区复兴的书院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后来,凌云书院原址被改建为粮仓。现重建的凌云书院,坐落于石水村井一村民小组,成为“石水新八景”之一。

活动当天,杨和镇中心小学和平鸽童声合唱团带来了原创歌曲《石水谣》,将石水写进歌词,通过动人的旋律与和谐的韵律,生动展现石水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以及当地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井头圩市集,开设有怀旧杂货铺、人居环境整治旧物展、特色小吃、文创产品展销、非遗体验、杨和镇摄影大赛作品鉴赏等多个摊位,游客可品尝地道美食,购买皂幕山文创产品及杨和浓情土特产,体验漆扇、拓印等非遗技艺,在摄影作品中感受杨和的“杨”辰“梅”景。

此外,活动还举办了草坪音乐节和乡村濑粉宴,游客以草地为席,在《田野时光》《稻香》《天下无双》等多首经典歌曲中,尽情畅享高明特色美食。

立足资源禀赋打出帮扶“组合拳”

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石水村总面积约65.7平方公里,是佛山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拥有“佛山第一峰”皂幕山、西坑支流小流域等生态资源。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佛山市纪委监委作为市直挂钩联系单位既督又战,班子成员多次前往石水开展调研,发掘资源禀赋、找准问题短板、统筹发展要素,明确“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振兴并举的帮扶方向,并选派优秀干部与区、镇、村精干力量组成驻点帮扶工作联合专班,扎实有效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

与此同时,市交通投资集团、市水业集团、中铁建南方工程公司、顺德控股集团、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等企业也大力支持石水村建设。在市区镇三级联动支持下,石水村积极争取市、区、镇下沉资源、驻点帮扶,链接6家国资力量,积极融入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开发建设,共同塑造“砅PARK几好”“深山里的夜生活”等文旅IP,推出“石水新八景”,并举办徒步音乐嘉年华等活动造势引流,共促成总投资10.65亿元的11个产业项目落地。

推动产业融合石水未来可期

活动当天,杨和镇副镇长黎时伟介绍了石水的投资环境与相关政策,揭示石水未来的发展蓝图,解读投资石水的无限机遇。

签约仪式上,杨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兆初与10个商家签订入驻意向书,今后将与石水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活动现场

一系列举措展示了石水村农文旅发展的巨大潜力,更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近年来,石水村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主动招商引资,通过建设石水村招商中心以及开展企村结对帮扶行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以乡村旅游为支点,石水还积极撬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第二产业的远航酒业绿色生态酿酒基地,与一、三产业紧密联结,形成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链,助力皂幕山片区的旅游开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石水村还深入挖掘石水村廉洁文化元素,总结七条“石水家训”,并根据古籍内容,提炼出“包青天”包拯与石水村的故事。

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石水村打造了生态村乡村振兴样板,构建起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全场景。(高明区杨和镇宣传办)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