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至14日,广东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深圳召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学君主持会议,厅领导唐永汉、李忠军、许敏谦出席会议。
王创指出,近年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把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举措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加强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鲜明,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明显,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高质量发展氛围更加浓厚。要保持发展定力,准确把握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王创强调,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大发展”,是对实施“五项工程”,发挥“五种力量”作用工作思路的深化与发展,要把握内在逻辑,深刻领悟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努力推动厅党组战略决策绽放蓬勃活力、引领精彩蝶变。
王创要求,要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关键环节,奋力推进广东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立标杆、走在前”。一要以更高水平健全体制机制,坚定不移优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思想政治引领、服务部队备战打仗、退役军人作用发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退役军人工作领域风险防控等体制机制,加快理念思路、政策制度和方式方法创新,推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二要以更高标准强化服务保障,坚定不移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强化精准服务,努力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强化权益维护,努力让退役军人幸福感更可持续;强化思政引领,努力让退役军人荣誉感更加提升。三要以更大勇气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要唱响解放思想强音,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个动力,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四要以更大格局推进竞标争先,坚定不移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要巩固成果,夯实基础稳势头;锚定目标,昂扬奋进求突破;激扬斗志,攀高比强再出发,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彰显广东担当、展现广东姿态。五要以更严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坚定不移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要整合凝聚工作合力、着力打造“三个环境”、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以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和干在实处的工作姿态,坚决扛起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加快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期间,实地观摩了深圳军供站、福田区退役军人高新技术就业创业基地、深圳市军休老年大学和龙华区民治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播放了全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深圳市退役军人工作先行示范成果展示片,并为获评“十大优秀改革创新案例”的单位颁奖,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茂名等市先后围绕“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大发展”作了交流发言。
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全省地级以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85人参加会议。
纵深
构建现代化的退役军人事务治理体系
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的发展
以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健全顺畅高效的工作运行体系为抓手,以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为重点,构建党领导下“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退役军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省市县镇四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全覆盖”。
·创制实事清单制度,省级层面累计为退役军人办理实事311项。
·中共广东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全省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培训班。
·组建三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150个,转隶荣军优抚医院9家、光荣院30家、军供站11家。
·构建“1+N”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45份。
·常态化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实践活动,共组建省、市、县三级老兵宣讲团210个、成员1200多人,选树培育5名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全省共开展宣讲活动2400余场次,参与人数近25万人次。
·努力构建“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省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7894个,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约5万人。
·实施“强镇带村”工程,连续四年统筹共约6.3亿元服务保障工作经费。
·县镇两级100%创建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1720个基层站点获评广东星级站点。
·6个站点入选国家层面百家红色站点,62个站点入选省级层面延伸建强红色站点。
6个站点入选国家层面百家红色站点
构建精准化的安置就业体系
实现更好满足退役军人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坚持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协同发力,围绕健全阳光安置机制、提升军休服务保障水平、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扶持等方面,发挥退役军人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全国率先以省府办名义出台《广东省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
·率先探索开展适应性培训,8万名退役军人参加适应性培训,10.49万名退役军人入读中高职、本科,退役军人领办创办市场主体361727家。
·举办“戎归南粤”系列招聘活动2045场,提供就业岗位143万个,帮助6.8万名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实现高质量就业。
·承办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举办3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
·率先建成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统筹优化项目经费2500万元,打造省级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实训)示范基地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分别给予每家200万元、50万元奖补。
·开展安置要素助力行动、安置全程提质行动、安置培训赋能行动,构建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安置体系,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含参公)岗位比例超过90%。
·全面完成部分退役士兵社保集中补缴工作,系统已办结8.09万人,缴费资金18.59亿元。
·推动军休机构建设提质增效,全省建成3所军休大学,38家军休机构被评定为“星级军休机构”,支持全省14个军休机构用房建设项目,完成军休老旧小区改造17个,加装电梯106部。
·开展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三个一”提质工程,培育军休业务行家68人;打造“康养军休”“亲情军休”等服务品牌63个;建立省级军休功臣荣誉疗养制度,组建军休志愿服务队19支,树立军休干部老有所为等典型72人。
·推动建设“区域军休中心+军休所+服务站”服务保障网络,建成4个市级军休中心。
全国首部退役军人题材话剧《兵心》在穗巡演
构建全方位的思政引领体系
实现更加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优势作用的发展
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要法宝,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凝聚发挥“五种力量”,加大荣誉激励力度,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加强新闻宣传阵地建设,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3327支,退役军人志愿者约40万人,服务时长达4748万小时。
·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8.2万对,为退役军人解决实际问题4.6万项。
·全省22978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4337人当选为“兵支书”。
·组建4000余人思想政治指导员队伍,设立“老班长工作室”3203个,遴选6268名“老班长”进驻。
·7个基层服务中心(站)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工作试点。
·每年烈士纪念日全省举办公祭活动700余场次,10万人次参加有关活动。
·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和整修工程,实现3143处1.7万个烈士纪念设施设施面貌一新,烈士墓集中保护率达86.6%;近4万名有名有姓烈士数据实现信息化管理。
·连续5年以省政府名义举办《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营造浓厚褒扬纪念氛围。
发挥退役军人“五种力量”
构建全链条的服务保障体系
实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退役军人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重心,提高抚恤优待水平,推进服务体系“五强五兴”,建立智慧服务保障生态系统,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退役军人心坎上,让退役军人更加充分、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每年为40余万名优抚对象发放定期抚恤和生活补助
·累计走访服务对象605.1万人次。
·为191万余户家庭悬挂光荣牌。
·广东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累计救助服务对象8140人,拨付救助资金2亿元。
·累计办理优待证申领168.9万人。
·上线网办网查事项58项,主题库汇聚83类4.4亿条数据。
为退役军人悬挂“光荣之家”牌匾
构建平战结合的拥军支前体系
实现与强国强军事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发展
紧紧围绕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平时服务与战时支前融合贯通,深入挖掘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蕴藏的巨大国防潜能,积极服务备战打仗,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深化优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推动退役军人工作融入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持续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全国率先成立分管省领导任组长的优抚医院改革发展领导小组。
·制定实施优抚医院“1+N”系列改革文件。
·省一荣院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型优抚医院,揭阳复退军人医院转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构建“83312”拥军支前体系,组建了12类拥军支前专业队伍。
·成立125家爱国拥军社会组织,开展“百城万店齐拥军”活动。
深圳双拥有轨电车
构建事心双解的权益保障体系
实现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能力和韧性显著增强的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风险防控作为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重要考量,深化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推进社会治理工作联动,加强应急救助和法律心理服务,依法依规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确保退役军人工作领域总体稳定。
·高标准完成2023年度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获评优秀等次。
·“戎归南粤法治护航”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程项目,获评2022-2023年广东省“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创先项目,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9817人次,协助维权案件3959宗,开展公共法律活动9300场(次)。
·设置心理咨询室1133个,配备专兼职心理服务工作人员1221人,累计提供心理服务30777人次。
·累计接待服务对象来访、咨询约159.5万人次。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