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是全国第十三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民政局在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设立“开放日”活动主会场,全市各区及其他5个救助机构同步开展相关活动。今年“开放日”活动以“织密救助网络,筑牢安全底线”为主题,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面开展宣传活动。

在黄埔街道街心公园开展救助政策宣传
政策看得见——多元宣传激发市民救助意识
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展板、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开设咨询点、派发宣传手册等方式,让社会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救助管理政策法规以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途径、救助管理机构功能布局、服务内容和流程以及工作成果,有效提高救助管理政策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当天,全市在救助机构外还设立宣传点13个,开展互动活动158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410余份,制作播放公益宣传片7条。
关爱摸得着——多种方式展示安全服务设施
近年来,全市6个救助管理机构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更新完善安全服务设施,优化救助人文环境,救助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在市救助管理站,分类设置了适残、适老、适病等救助床位,规范开展的老弱病残等生活照料工作得到参观人员的肯定。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引入了“硬核”智能设备——智能手环、智能床垫、毫米波雷达、呼叫系统等24小时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让站内照料更加精准精细。

广州市救助站开展消防演练现场
科技赋能+资源整合——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交出暖心答卷
2024年,广州市被确定为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市围绕 15 项试点任务,完善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救助服务网络体系,建成指挥调度、寻亲送返、社会力量、就业帮扶、培训教育、政策研究、安置康复7大区域性功能平台,盘活全市救助资源,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综合效能,初步形成“统筹高效、多方联动、专业引领、服务多元”的广州救助服务新模式。
在市救助管理站“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现场,25家爱心企业提供近100个招聘岗位,有22名服务对象与招聘企业进行了签约。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以来,全市救助管理机构联合人社等部门打造平台,建设7个技能实操基地,统筹相关培训资源和就业渠道,累计帮助20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实现就业。
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活动现场,“羊城慧寻”寻亲服务工作室工作人员结合寻亲故事介绍了AI识别和现代技术在寻亲方面的运用。此外,广州还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救助寻亲新格局,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搭建救助寻亲公益联盟,不断提升寻亲服务整体能力和水平。近两年已累计为1100余人寻回亲属、回归家庭,实现“高寻亲率、低滞留率”工作目标。
在市救助管理指挥调度中心,该中心将全市多部门的大数据资源汇聚整合成全市救助管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市救助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熟练进行“云巡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发布救助指令并跟进处置情况。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内的“羊城慧寻”广州智慧寻亲服务综合平台
据介绍,该中心依托全市救助管理信息大数据,建立了“巡查发现—指挥调度—处置反馈”全链条街面救助新模式。目前,“城区15分钟、乡村半小时”救助服务圈基本形成,有效提升了救助管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在保障受助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广州还建立了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通过优化多元服务供给,采取促进就业、协助返乡、心理辅导等措施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开放日”活动当天,广东省“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在主会场启动。今年的专项行动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关注气象预警,联合开展街面巡查,在极端天气发生前后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巡查范围和频次,前置救助关口,方便临时遇困人员应急避险。(利永平 张萌)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