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养老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大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战略,聚焦“养老+护理+保险”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全省多个地市开展养老照护、长期护理保险等项目,持续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人保样板”,为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贡献央企力量。

央企担当,织密养老长护保障网

2025年7月1日,梅州市长期护理保险正式上线,成为广东省首个在非试点城市落地实施的长护险项目。人保财险梅州市分公司作为主承办保险机构,携手医保部门将长护险从“政策蓝图”转化为“百姓福祉”,切实缓解失能家庭的经济与照护压力。

活动现场

梅州先行,失能家庭迎来“及时雨”。84岁的刘阿婆因病长期卧床,已在养老机构生活两年多。7月18日,梅州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组织评估专家到养老机构开展现场评估,刘阿婆顺利通过重度失能等级认定,成为首批符合长护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之一。

人保财险评估专家正在为刘阿婆进行现场评估

惠民有感,失能家庭减负安心。梅州市五华县72岁的魏伯因阿尔茨海默病失能多年。在了解长护险政策后,家属第一时间申请待遇,魏伯自8月起开始享受居家护理服务。护理员定期上门服务,既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也让子女们安心。魏伯的子女表示:“护理员很专业,每天都来,长护险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照护的便利和家庭的减负。”

截至2025年10月15日,梅州市组织失能等级评估765人,753人达到重度失能等级。根据梅州长护险试行办法,机构护理每人每月最高支付2000元,报销比例70%;居家护理每人每月不超过25小时,按70元/小时支付,报销比例75%。目前,梅州市已建成“1个市级中心+8个县级服务站”的经办网络,组建170余人的专业评估队伍,确定8家首批定点服务机构,并建立起300余人的专业护理团队,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标准统一的长护险服务体系。

高龄照护,开辟健康险新路径

在梅州市率先落地长护险制度的同时,汕头市以“高照险”为抓手,积极探索地方化养老照护保障新路径。龙湖区“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保险”(简称“高照险”)自实施以来,历经四年不断完善,从最初面向养老机构内高龄失能老人的“院护”服务,逐步拓展为覆盖“院护+家护”的双轨模式,实现服务从“普惠”向“精准”升级。

该项目通过构建服务对象、评估机构、养老机构的闭环经办模式,打通待遇申请、评估确认、服务供给、理赔发放全流程环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养老照护“汕头样板”。目前,“高照险”已惠及龙湖区约1.2万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60岁以上困难人员。经评估为重度失能的老人,可享受定点机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每人每月最高可获500元护理补贴;对困难重度失能老人则提供“定额服务包”形式的免费照护,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截至目前,已有125名老人通过评估并享受相关保障待遇。

近日,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还成功中标龙湖区“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政府统保项目,实现了“高照险+银龄安康”双保险组合模式的率先落地,为“银发群体”织密风险防护网。

温暖延伸,服务关怀直达身边

不仅在粤东沿海,珠江西岸的江门市也积极行动,推动养老保障服务下沉基层。人保财险开平支公司联合当地民政局开展“银龄安康·送温暖专项行动”,把保险服务从“理赔端”延伸到“关怀端”。

公司为老人定制“银龄安康关怀包”,内含高钙牛奶、低糖水果和健康手册,并设置移动服务点。今年以来,专项服务团队已组建20人,实行片区责任制,每周下乡服务不少于2次,覆盖全市126个行政村,惠及老年人6.7万余人。通过“慰问—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真正把央企的温度送到群众身边。

各地市分公司积极配合医保、民政部门,持续开展集中宣传。通过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册、播放专题片、悬挂横幅等方式,普及参保政策与理赔流程,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保积极性。

目前,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在广州、梅州、汕头、中山、江门、湛江等地均已同步探索,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市分公司多点联动,逐步形成“多地开花、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彰显了央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守护民生、服务发展的责任担当。下一步将以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双轮驱动,浓墨重彩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让更多老人群体切实感受到保险带来的福祉与守护。(来源: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