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乡新韵,税力赋能。增城区,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荔枝之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州东部中心、广东省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引领区的重要承载区。
在这片充满底蕴和生机的热土上,税务干部刘伟斌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为孤寡老人改善生活、为留守儿童联系助学物资、为山里村民通电引水,累计捐款捐物达40余万元,被增城区文明办授予“增城好人”称号。从税39年来,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税宣助力发展、用行动诠释担当,推动建成增城区税收服务“百千万工程”正果驿站。
刘伟斌和同事看望老人
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增城区正果镇麻冚小学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不少孩子连穿上一件普通的校服也成了难事。在了解情况后,他主动想办法,通过多方协调,促成澳门同乡会为正果镇麻冚小学学生捐赠128套校服,而他个人也为教师捐赠12套运动服。
对乡亲们而言,他是困境时的有力援手,更是平凡日子里的和煦春风。29年来,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他都坚持挨家挨户看望灯心冚六十岁以上老人,送去节日问候;山区的冬天特别冷,他给合作社每位老人买上一件羽绒服;回乡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会主动停下车来载上一程……这些点滴小事汇聚成了他的日常。
在广州增城建成的税收服务“百千万工程”正果驿站,一头系着省委战略部署的星辰大海,一头牵着万家灯火的民生温度。
“如何用好驿站,让税费服务像春雨润土般浸润每一寸乡间热土?”他主动请缨,用脚步丈量税情,他的调研笔记里珍藏着大量鲜活的涉税民情实录。“在前期的走访调研过程中,我发现镇上的餐饮企业有很多是小规模纳税人,凭他们自己去理解掌握政策有一定困难,我分享了一些浅显易懂的公众号推文,引导他们合规经营、防范风险,能帮助到大家,我挺高兴的。”他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宣传餐饮行业的税费政策,夯实了征纳双方的信任根基。
从飘香四溢的餐饮街到沃野千里的农产品加工园,他的脚步始终与乡村振兴的步伐对齐。在弥漫着浓郁酱香的晒场,他耐心地听着康味致酱油厂工作人员老张的讲解,一笔笔记录着从黄豆蒸煮到日晒发酵的古法酿造工艺,对照着每个生产环节询问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
“你们看这成色多好。”老张舀起一勺琥珀色酱油说道,“以前因为运输成本较高走不出山区,做再好也没有人晓得。是斌哥知道后,辅导我们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帮助我们节省出资金购买货车,康味致酱油的名气也随着货车一起闯出了大山。”
当前,增城区正大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平台,诸多颇具特色的“非遗+民宿”“文化+民宿”等文旅产品应运而生。他精准把握这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整理发票开具指引、梳理税费优惠政策、修改政策宣讲方案……年过半百的刘伟斌挑灯伏案,时不时扶一下的眼镜,已从年轻时的近视眼镜换成了厚重的老花镜。临近退休的他,工作干劲丝毫不减,标准丝毫不降,将专业和经验化作反哺乡里的春雨,滴灌着高质量发展的税惠之花。
“从税近40年,我也即将退休,想趁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回正果去建设家乡,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尽自己所能帮助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让乡亲们过上美好生活。”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刘伟斌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来源:增城区税务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