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退役军人的安置、就业服务以及优待抚恤等话题备受关注。近日,广东省南方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赵玲玲就其长期关注的退役军人领域相关话题,与媒体展开对话。

问:据了解,您所在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退役军人培训学院在相关教育实训方面颇有建树。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学院及您的主要工作?

赵玲玲: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退役军人培训学院是全国首家设立于高校、专门从事退役军人研究和实训的机构。作为学院负责人,我一直带领团队聚焦退役军人教育培养,围绕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实训模式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学院获得了省级“退役军人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并被多家权威官方媒体盛赞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的示范样板”。

在具体工作中,我与科研团队不断加强科研攻关,比如我们承担的《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退役军人大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获得广东省社科联及省国防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立项;《数智创新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应用模式研究》也获批广东省社科联社会组织课题。瞄准国家加强退役军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我们在2024年快速布局全国首个退役军人事务微专业落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划2025年开始招生,填补该领域本科段学科专业的空白。

问:您在退役军人培训事业上的投入和贡献有目共睹,能具体谈一谈您个人的一些重要经历吗?比如在承担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培训教材主编等工作时,您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赵玲玲:2019年,我参与编写“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培训”教材,担任主编。这份工作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众多转业干部的职业发展规划。我深知责任之重,因此全身心投入,务求让教材内容兼具实用性与前瞻性。

随后在2020年,我又担任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系列教材的总主编,从无到有地搭建整套培训教材体系。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和指导性,经过不断完善,发行量已超过百万册。2021年,这套教材还荣获了“创新融合”大奖,这是对团队付出的最大肯定。

问:在教材编写之外,您还多次深入培训一线,与退役军人面对面交流。最令您印象深刻的经历是哪一次?

赵玲玲: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10月,我受邀前往东莞开放大学,参与广东省首届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当时培训刚刚启动,我主要负责授课和课程规划。站上讲台时,我希望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学员们传递实用知识,同时结合他们的经历和需求,让课程更接地气。除此之外,我还深度参与到专家遴选、课程设计等环节,挑选出一批最懂退役军人需求的教师团队。最终,这次培训收获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反映课程实用、氛围融洽,也表示非常认可我和团队的努力。

问:在您看来,如何给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服务和保障,让他们顺利融入校园生活?

赵玲玲:这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方向。以我所在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为例,目前已有300多名退役军人本科生及硕士生在校学习,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与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成立了广东省退役军人教育发展研究院,它专注于退役军人教育实训研究,被多家媒体赞誉为“退役军人培训的南方高地”。

我也是广东省退役军人e学院的初期创建者和负责人,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包括9本教材、200节网课以及师资库的建设,至今累计完成百万人次学员培训。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兵大咖”数字工坊,为退役军人提供多维度服务,这个平台也是广东省首批退役军人大学生服务保障试点机构之一。它不仅能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复学、转专业等基础问题,还借助数字化技术,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咨询等服务。我也参与制定了《高校拓展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与服务规范》,希望为更多高校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经验。(常子健)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