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一批全国模范受到表彰。其中,广东17名同志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个单位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3名同志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认识这些“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聆听他们在新战场上的新故事。

广州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杨利勇:禁毒“尖刀”

从一名优秀军人转变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杨利勇长年奋战禁毒一线。他牵头研发“云递安”,探索创新“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社会力量相支撑”的物流管控新模式,创建“吸毒前科人员全环节动态管控”堡垒项目,获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推广普及。

近年来,他带领战友累计侦破毒品刑事案件3000余宗,打掉涉毒团伙90多个,处理涉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25000余人,缴获毒品2000余公斤。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荣获“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多项荣誉。

杨利勇

开创禁毒情报作战品牌,打造白云禁毒技战法。2016年,杨利勇临危受命,在白云区领导和参与破获一大批重特大跨国跨省制造、走私、贩卖毒品案件。在三年禁毒重点整治中,实施“重拳打击、综合整治、标本兼治”的禁毒工作措施,探索创新“白云模式”,建立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情报队伍。他强调“显性快打、敏感慎打、隐性稳打”的思路,加大对各类情报线索的分析研判力度,做到每宗案件都进行深入核查,不放过任何涉毒线索。杨利勇先后撰写了三篇理论文章,为全区禁毒执法打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灵活运用侦查技巧,重大案例侦办立奇功。杨利勇始终冲在禁毒斗争的第一线,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面对无数次生命威胁毫不畏惧。2013年带领禁毒团队历时8个月,缜密部署侦查,通过全市1300名警力的联合行动,一举捣毁了一个贩毒窝点,抓获168名涉毒嫌疑人,缴获毒品海洛因约180公斤。这一战役具有标杆意义,大大震慑了涉毒犯罪分子。

2017年,杨利勇破获了一起跨国毒品走私案。他带队缜密侦查,在上级禁毒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印尼警方,成功缴获250公斤冰毒。该案获得了“2016-2017年度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最有影响力案例”殊荣。

2021年,杨利勇发现了一个武装贩毒团伙,首犯“军佬”身上有枪,家里有手雷。面对危险,杨利勇没有畏惧,带队24小时耐心守候,最终将“军佬”抓获,缴获毒品和武器,彰显了他卓越的侦查能力和无畏精神。

强化禁毒教育工程,整合管控、帮扶力量。杨利勇坚持将禁毒打击、吸毒人员管控帮扶、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作为禁毒工程的三大部分。他力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指导街镇建立“阳光之家”工作站,帮助再就业,为白云区营造了浓厚的禁毒氛围。

为了提高吸毒前科人员的管控效率,杨利勇创建了“吸毒前科人员全环节动态管控”项目,将广州吸毒人员社会化管控系统和禁毒信息综合应用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了指尖化办公,提升了管控效果。

狠抓科技治理物流,堵塞“中转集散”漏洞。白云区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货运集散中心,流动人口众多。杨利勇积极培养专业的物流管理队伍,参与制定“五个百分百”物流寄递管理规定,研发“云递安”管控系统,实现了对寄递行为的可追溯、可预警,有效遏制了毒品物流寄递通道。白云区的禁毒模式被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推广,全国同行纷纷学习“白云经验”。同时,在物流寄递行业安全管理上探索创新“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社会力量相支撑”的白云模式,堵截毒品中转运输渠道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将此工作模式作为经验材料印发全国推广学习。

仁化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大队长邹建雄:护一方平安

邹建雄,这位曾服役于原广州军区特种大队的老兵,自1994年转业进入仁化县公安局以来,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责任感,默默守护着一方平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要求。

邹建雄

千钧一发,无所畏惧——处置红山爆炸案。1999年5月15日,红山镇村民张某因对政府工作不满,准备携带炸药进入镇政府引爆。得知情况后,时任红山派出所民警的邹建雄迅速与同事赶赴现场。张某已将炸药绑在身上,并做出引爆动作。千钧一发之际,邹建雄果断喝止,吸引张某注意力,并与其展开谈话,耐心讲解政府政策。在张某放松警惕的一刻,邹建雄迅速抓起地上的钢叉,奋不顾身将张某制服,成功卸下炸药,化解了危机。此次英勇行动,邹建雄荣立个人二等功,受到各级公安机关和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

重拳打击,严防管控——圆满完成亚运安保任务。2010年11月,广州市举办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邹建雄被安排到城口公安检查站担任站长。面对繁重的安检任务,他克服安检工作量大、天气寒冷、资金困难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并要求全站执勤人员做到快——快速检查减少对过站的车辆滞留、缓慢的现象;准——准确甄别,从不在自己面前放过一个可疑人员;稳——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及检查站其他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要求检查站警戒人员准确掌握枪械的使用,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等。将安检工作上升到“事关国家形象”、“事关广东形象”的高度。安保期间,共检查过境入粤人员51217人,车辆18528辆,查获大量违禁物品,抓获违法犯罪人员,充分发挥了检查站的“过滤器”和“桥头堡”作用,保障了亚运会的顺利举行,邹建雄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

以身作则,靠前指挥——确保大运安保万无一失。2011年8月,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市举办,邹建雄再次担任城口公安检查站负责人。结合G106国道特点,把勤、细、练、判、防的工作方法传授给民警和执勤人员。他全身心投入安保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组织多次实战演练。根据车流情况调整勤务模式,注重战训合一,保证高峰时段的警力投入。在安保期间,邹建雄带领检查站全体人员查处各类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查获大量违禁物品,确保了大运会的安全举行。因工作成绩突出,邹建雄荣立个人一等功。

打防结合,科学布警——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近年来,邹建雄按照屯警街面、公秘结合、动态设防的原则,科学划分巡防责任区,实行网格化巡防和24小时全天候运转。他推行巡防体制重组和网格化巡防模式,提升巡逻效率和见警率。通过《每周警情及维稳研判综合》信息研判,邹建雄有针对性地调整防控部署,提高了群众安全感。仁化县的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成为全省最具安全感的县城。邹建雄指导特警大队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3人,组织队伍盘查嫌疑人员1982人次,盘查可疑车辆1284辆次;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各类安保工作142起,出动警力2649人次;为民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152起。圆满完成了多项安保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

邹建雄,用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平安,用无私奉献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职责和使命。

深圳市利丰德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坤德:心怀大爱“拓荒牛”

刘坤德,现任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轮值主席、“鹏城关爱退役军人形象大使”。他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无数奋斗者精神的体现。

1948年,刘坤德生于四川。1966年,刘坤德作为入伍基建工程兵的第一批义务兵,参加甘肃省酒钢、贵州省“87”厂、辽宁省本钢、上海宝钢建设。1983年转业后,他选择深圳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作为第二故乡,40年以来为特区建设奉献热血青春,个人捐赠善款累计2000多万元,以大爱精神投身到“讲好改革开放深圳故事、弘扬深圳拓荒精神”和“关爱退役军人行动”等公益事业中。

刘坤德(中)

深圳的拓荒者。改革开放的号角在1982年吹响时,刘坤德随部队南下深圳,加入了特区建设的大潮。作为一名前基建工程兵,他的人生第二春在这里展开。他参与了深圳住房建设的多个项目,在1990年任市房管局办公室主任期间,针对居民对福利房装修的不满,他经过深入调研,敢为人先,率先提出了“毛坯房”概念,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住房效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当时的住房问题,还影响了全国住房政策的走向。

在1993至1994年间,当其他单位难以按期完成住房任务时,刘坤德带领团队24小时不间断施工,确保了景田西小区和松坪村小区的如期完工,为此他荣获“深圳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的奋斗不仅建设了房屋,更构筑了深圳特区的城市骨架。

拓荒精神的传播者。刘坤德对于自己的军队生涯和拓荒精神怀有深刻的感恩和敬意,先后捐资600多万元用于弘扬基建工程兵的历史和精神。出资建设的“基建工程兵之家”微信公众号,五年多推送弘扬正能量的稿件5500多篇,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的努力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知晓并受到尊重。

先后出资200多万元,组织、撰写、出版基建工程兵的书籍和画册12本,出资200多万元,带动募集资金300多万元,拍摄了《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等系列纪录片,在全国20多家电视台播放。出资100万元创作歌曲《追梦老兵》,唱响基建工程兵精神旋律。捐资100万元升级改造了深圳基建工程兵拓荒史展厅,成功将其打造成为重温拓荒记忆、传承奋斗初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红打卡点。积极组织举办多场研讨会和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大型活动,让深圳基建工程兵的身影走进央视的“国家记忆”和“老兵你好”栏目。

退役军人的关爱者。退伍军人的生活有时充满挑战。2020年,刘坤德了解到许多退役军人生活困难后,主动发起并成立了“深圳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他带头捐款200万元,迅速筹集了517万元的资金,截至目前,刘坤德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共捐赠善款600余万元,带动捐款近千万元。开展“致敬英雄”“爱心年夜饭”和“幸福家改造”“子女帮扶”等系列退役军人关爱帮扶活动,广泛关爱和慰问了2000余名退役军人。

致敬拓荒牛光明行。2007年,经历了白内障手术后重获光明的刘坤德,深知视力对生活的重要性。他随即发起“致敬拓荒牛光明行”活动,帮助那些与他有相同遭遇的战友恢复视力。他个人捐款和动员捐款共计400多万元,帮助1800多名战友和民众重见光明,这一行动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刘坤德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故事,他用一生证明了退伍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为国服务的开始。

江门海关机关党委副主任方冬宏:从“南沙卫士”到“国门卫士”

方冬宏从“南海第一哨”走来,从英雄的“南沙3·14海战”场走来,从“南沙守礁模范连”走来,带着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和铁骨铮铮的意志品质,扎根基层,从事专职党务工作27年,先后8次荣立三等功,18次受嘉奖,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4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获“海军人才建设先进个人”“海军闪光的金锚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全国海关主题教育学习标兵”等荣誉。

方冬宏

从“南沙卫士”到“国门卫士”,他无限忠诚党的事业。部队转业时,坚持“到党建工作部门去”是他的唯一意愿,经过南沙部队的锤炼,他更有了一种生命的自觉和信仰的力量。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初到地方,如何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如何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业务工作?他用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坚强的意志毅力,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转业几年后,他快速建成的“海关党性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海关党建示范品牌”“江门市理论宣讲示范点”,吸引全国各地党组织前来学习交流,共计200多批1.3万余人次。

从“学习标兵”到“党建标兵”,他无比热爱党的工作。从守“南沙”到守“国门”,多年的党建工作经历,让他深深爱上这份“育人”“铸魂”工作。他示范带动官兵立足南沙“高脚屋”学习成才,推动南沙部队获评“海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他将江门海关关史展馆打造成“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负责建成“不忘初心工作室”“支部书记示范室”等五位一体的“海关党性教育基地”,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和汗水;起草编写《党支部工作指引》《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手册》等党建工作规范30余份,成为党务工作人员的“掌中宝”,对200多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1.2万余人次;创新开展“基层党建面对面”,“传帮带”支部书记80余批300多名,指导建成6个全国海关党建品牌、24个江门海关党建品牌、41个“四强”党支部。以手机和办公电话设立“基层党建服务热线”,既给思路又教方法,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方老师”,他的党建工作标准已成为全国海关的示范标杆。

从“守礁模范”到“海关榜样”,他无私奉献基层党建。作为“南沙守礁模范连”指导员的方冬宏,在堪称“人类生命禁区”的沧海孤礁上,竖起了南沙部队的一面旗帜,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他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对待自己廉洁自律、立身做人,对待他人不计得失、乐于助人。他充分发挥“方冬宏党建工作室”的功能,着力把每名党务工作者都培养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对所属120多个支部建设情况做到了然于胸,是名副其实的党建工作“百事通”。他是知名的“全国海关兼职教师”,“榜样开讲啦”成为全国海关备受欢迎的精品特色课程。他走向全国海关,机关、基层,乡村、学校等义务开展理论宣讲、党务干部培训共12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40余万名党员干部群众。他突出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动所在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60余项;他乐善好施,持续多年关心帮助5名中小学生,同时是3名残障儿童的“爱心父母”。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网》《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国门时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广东金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远钦:全国“种”粮42万亩

1993年退役后,张远钦选择了自主创业,走上了与“稻”为伍的人生。“两三个人四五条枪”从批发粮食起步,逐渐建起了一家集水稻科研、水稻种植、粮食加工、农副产品收购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省级粮食应急保障重点联系企业;茂名市粮食应急加工动员中心;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广东省农科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金信米业示范区基地……目前,企业先后在黑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42万亩。张远钦成为一位真正将军人精神转化为社会能量的典范。

张远钦

扎根农业,绿色引领。从创业之初至今,张远钦一直把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首位,从水稻的选种、地域的选择都十分讲究。2010年前后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率先建立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地水稻种植基地,选育优质水稻,目的就是让百姓吃上放心米。

每一轮技术创新都有可能触发农业革命,每一颗优质的种子都蕴含着丰产的希望。在科研单位的赋能下,张远钦的企业成为国家水稻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金信)基地,近十多年来创新选育了象牙粘、美香粘米等五六个品种,以“党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放、推广优质种子,带动了约15万多人致富,其中256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全面提升农业服务。张远钦退役至今近30年,始终发扬部队优良传统以及“好心茂名”精神,始终用好心做好米。针对现时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张远钦结合公司现有的资源,建立了一套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以低于成本价为种粮的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经过处理后的粮食大大提升了质量,增加了农民卖粮的议价能力,并且处理后的稻谷价格能提高300元/吨,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社会责任与乡村振兴。作为一位退役军人,张远钦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先后给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共计1200多万元,累计救助困难人员200多人次。近年来,该公司捐资并带动乡贤先后筹集了4500万元投入村中建设。带领茂南区新华商会会员开展“百会帮百镇”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动员会员单位投入6800万元,将茂名火车西站粮食批发市场周边旧厂房、煤场进行扩容升级改造,有效填补全市粮食生产、储备及交易基地的空缺,激发镇街经济活力,促进地方充分就业等等。

军民融合,共筑双拥模范。尽管退役多年,张远钦仍保持着军人的本色。每年八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他都带领公司慰问部队,与部队官兵广泛开展共建活动,为茂名市推进双拥工作、创建双拥模范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领作用。危急关头更显真情。2010年,信宜紫金矿业发生特大溃坝事件,张远钦以低于成本价紧急调拔1680吨大米送到灾区。尤其创业成功以后,始终倾情倾力帮扶军人军属。一方面,他先后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家庭200多户。另一方面,他经常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合作项目,用实际行动助其创业就业。目前,共有60多名退役军人在他的公司工作。

张远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军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奉献,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的榜样。

惠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军体干部雷亮:燃情新时代

1957年出生于湖南安乡的雷亮,1976年入伍,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技术五级副教授,荣获1次三等功,2次获评总后勤部优秀教员,荣获总后勤部、总政治部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总政治部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等多项军队荣誉。2014年,他转业到惠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担任中共惠州市军休干部第二支部书记和关工委主任。从军营到地方,他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继续为党和人民服务,彰显了退役不褪色的精神。

雷亮

凝心聚力,永葆初心。雷亮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采取政治生日、主题党日等形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军休干部党员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他带领支委成员认真履职尽责,推动支部被评为惠州市离退休干部“六好”党支部。雷亮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带动军休干部参加门球队、合唱队和红色宣讲服务队,促进了军休所的团结和谐。同时,始终坚持走访慰问生病住院的军休干部,主动上门关心高龄、空巢、独居及伤病残军休干部的生活,及时传递组织的关爱和温暖。疫情期间,他带领114名军休干部党员捐款67482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厚植奉献情怀,助力少年成长。转业到地方后,雷亮加入惠州市关工委“五老关爱团”,聚焦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开展青少年教育。他先后20余次深入中小学校,以“开学第一课”“青春对话”“思政课进校园”等形式,为学生讲授党的历史和国防发展形势,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雷锋精神。

雷亮与学校开展共建活动,每年慰问学校,为学生送上文体用具和励志书籍。他带领青少年参观红色基地,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报国。雷亮还带领12名军休干部编写《军魂永驻》口述历史书籍,并赠送给中小学,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2020年,雷亮被惠州市关工委评为“五老关爱团优秀团员”;2021年被评为“最美关工工作者”;2023年被广东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荣誉称号。

推动理论宣讲,激发奋进力量。雷亮高度关注政治理论研究和传播,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始终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退休后,他感到知识储备不足,便常常泡在图书馆,阅读大量政治理论著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功底。

自2019年以来,雷亮先后被聘为“中共惠州市惠城区委党校客座讲师”“惠州市‘中国制度故事’百姓宣传讲师团成员”,多次在机关、企业、社区组织开设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四史”教育等专题讲座30余场,传播红色文化,受众近2万人。

雷亮通过一场场专题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惠州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更加幸福的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2023年,他被惠州市委宣传部评为2022年度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雷亮,这位退伍不褪色的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在军营,他是一名优秀的教员和战士;在地方,他是关心下一代和推动理论宣讲的模范。 (常子健)

编辑:张顺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