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9月30日消息(记者张顺鹏)炭烧肉脯的咸香、丝笋的脆嫩、青梅制品的酸甜、炒茶的独特香气,交织成专属揭阳的“味道名片”;工艺精良的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工业产品,则凭借实用属性吸引不少目光……9月28日—30日,“揭阳优品进省直”系列活动在广东9个省直单位及院校火热举行。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由揭阳市政府主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共同承办。活动不仅让近200款特色产品走出粤东,更以产销精准对接的实践,成为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在“媒体+”行动的赋能下,这场跨越粤东与珠三角核心区的互动,正为揭阳特色产业打通上行通道,更探索着区域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揭阳优品进省直”系列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兼具工业实力与农业特色的城市,揭阳的产业根基早已声名在外。这里有“中国五金基地市”“中国纺织服装基地市”等多张工业领域国家级名片,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工业产品工艺精湛;同时,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在“蕉柑之乡”“青梅之乡”“竹笋之乡”等美誉加持下,埔田竹笋、普宁蕉柑、惠来荔枝等5款农产品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隆江猪脚”“普宁豆干”等传统美食更是深入人心,5家食品餐饮企业还入选省首批“广东老字号”。此次参展的企业代表,正是从揭阳众多优质企业中筛选而出,带来的产品涵盖工业精品、有机农产品、传统美食等多个品类,全方位展现了揭阳产业的多元活力。

“揭阳优品进省直”系列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活动现场,热闹景象随处可见。午休时段,省直单位的展销区里,咨询、选购的人群络绎不绝。现场品尝试用的环节,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揭阳产品的品质,“品质好、价格实”成为现场高频评价。而“购满分揭阳”电商平台的线上订购渠道,更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未能到现场的人也能便捷选购,有效搭建了产销对接的桥梁。

带队的揭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广新告诉央广网记者,揭阳市委、市政府对揭品进省直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策划指导。“生产的价值=市场半径—生产半径。生产半径相对固定,市场半径越宽广,则生产的价值越高。天下大事做于细,天下难事做于易,天下万事做于一,天下成事做于久。组织揭阳名品走进省直机关,是揭阳名品走进大湾区的有力一跳,揭阳将依托大湾区这一踏跳板,进而助力揭阳名品走向全国、全世界。”

“揭阳优品进省直”系列活动现场的特色农产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此次精心准备了多款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展示展销,现场销售情况喜人。”揭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文华向记者表示,此次揭阳名优产品走进省直机关,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揭阳优质、美味、实惠的特色农产品,接下来会积极参与和主动策划更多这样的活动,推动揭阳名优产品走出揭阳、销往全省乃至全国、全球。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连接乡村产业与消费市场的关键。近年来,揭阳积极搭建平台,为本地产品“走出去”牵线搭桥。此次“揭阳优品进省直”活动,便是揭阳推动产销精准对接的又一次具体实践。通过将优质产品直接送进省直单位与院校,不仅帮助企业、合作社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也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揭阳、认识揭阳,为揭阳名优产品打响品牌知名度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创新实施“媒体+”行动的背景,则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影响力扩散提供了有力支撑。活动前期,各级媒体联动发力,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预热,让更多人提前知晓活动信息;活动期间,媒体对现场盛况、产品特色及背后的产业故事进行深度报道,进一步放大了活动效应,让揭阳优品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这种“媒体+产销”的模式,不仅搭建起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更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田间地头的新鲜农产品,到车间里的优质工业制品,揭阳优品走进省直单位与院校,既是一次产品的展示,更是一次区域产业实力的亮相。随着此类产销对接活动的持续推进,在“媒体+”的赋能下,揭阳将有更多优质产品走出粤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也为广东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增添坚实动能。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