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陈光研究员赴新疆莎车县,将科技服务的种子播撒在南疆大地上。此次行程中,重点与县农业农村局、新疆中棉白珠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等水稻种植企业进行深入对接,聚焦盐碱地这一“白色荒漠”上种植水稻的世界级难题,展开了一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科技攻坚战。

科技下乡之行

陈光研究员认真聆听当地农技人员与企业代表关于水稻种植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详细介绍后,深度剖析当前盐碱地水稻种植面临的核心困境——土壤盐分高、干旱频发、品种抗性弱、幼苗耐受力不足、配套水肥技术亟需优化。随后,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仔细察看水稻长势及土壤情况,针对现场发现的水稻长势不均与局部盐斑危害问题,结合多年研究成果,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初步技术路线图,并强调指出,盐碱地非绝境,通过科技赋能可点“盐碱”为金。科技不仅是让水稻在盐碱地“活下来”,更要通过系统方案让水稻稳产、高抗及优质,让农民实实在在“富起来”。企业代表深有感触:“陈光研究员带来的不仅是优质的服务,更是创新的科技!”

此次科技下乡之行,陈光研究员团队与当地达成了持续合作意向,计划共建盐碱水稻技术示范田,开展标准化种植,推动“实验室良种”加速转化为“农民良方”,为边疆盐碱地农业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