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8月31日消息(记者郑少纯)9月1日,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广东省畜牧业八大协会(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广东省奶业协会、广东省牛产业发展促进会、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广东省动物保健品协会)共同发起,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南方农村报等单位承办的“我要飞”——“媒体+”赋能广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将正式开讲。作为全国首个聚焦“媒体+”畜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培训项目,此次活动标志着广东畜牧产业在“百千万工程”关键节点上,开启了借助媒体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了解,本次培训是响应广东省委《“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八大协会联合发布的《“媒体+”赋能广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的具体实践。该方案作为全国首个畜牧垂直领域“媒体+”融合发展标杆方案,计划通过三大工程、九大行动,到2027年培育10个以上百亿级畜牧品牌,构建覆盖全省70%以上畜牧业主产县的“云端牧场”直播矩阵。

培训课程体系涵盖理念开篇、跨界借鉴、案例穿插等八大核心主题,共设四期20个课时。9月1日的首期课程将于14:30在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艺术楼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园视频直播基地正式启动,采用“线下开课+线上直播+学员共创”的形式进行。当天课程设置五堂专题课和一场学员论坛,具体安排为:张璐主讲《什么是媒体+》,系统梳理产业融合的底层逻辑;苏若晶带来《“年渔经济”对畜牧产业的借鉴》,解析如何复制生态养殖与文化传播的结合模式;张杰以《黄金柰李走出大山走进巴黎奥运》为题,详解该水果通过奥运契机实现欧盟出口的传播策略,其通过48小时冷链直达巴黎、每颗售价约10欧元的成功案例将成为重点解析对象;李燎原分享《小红书村是怎么炼成的》,传授社交平台流量转化经验;央广网广东负责人则通过《兴宁鸽飞向世界的故事》,分享兴宁鸽产业发展中,政府、企业、媒体各司其职,协同探索打造“兴宁鸽的阳澄湖”区域品牌的幕后故事,为同类畜牧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提供参考。课程结束后将举行学员论坛,围绕“媒体+畜牧”落地痛点展开互动研讨。

广东作为全国畜牧生产与消费大省,2024年生猪自给率超过75%,规模化率达到83.1%,位居全国前列。但长期以来,部分特色畜牧产品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此次培训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透明牧场”公信力建设行动强化质量安全认知,借助“牧播客”计划培育新媒体营销人才,依托“粤牧优品全球行”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

广东省畜牧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广东畜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阶段,“媒体+”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此次培训紧扣《“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既整合了黄金柰李、兴宁鸽等本土成功案例的实战经验,又引入AI传播、社交平台运营等前沿手段,能帮助从业者打通“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信息壁垒。“下一步,我们将以培训为起点,推动‘媒体+’与畜牧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强化‘粤牧优品’品牌矩阵建设,另一方面搭建产销对接新渠道,助力产业实现‘从养好到卖好、从有名到有品’的跨越,为全省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畜牧支撑。”

据悉,本次培训得到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支持,结业学员将纳入广东“媒体+”畜牧领军人才库,优秀课程内容将汇编成册供全行业学习。此次“开学第一课”的启动,不仅为广东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更构建了“策划—传播—转化—反馈”的品牌全链条机制,为全国畜牧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广东方案”。

随着“媒体+”战略的深入实施,广东畜牧产业正从“产得好”向“卖得远”“叫得响”跨越,助力“粤牧优品”从区域特色升级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品牌。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