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8月6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见习记者徐钡儿 实习记者蔡滢珲)8月5日上午,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发布会详细介绍《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实施三年来的进展成效,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徐钡儿 摄)
《南沙方案》2025年迎来第一阶段收官
2022年6月,《南沙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明确了南沙要建设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五大任务,并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2025年作为《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其三年建设成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五大任务落地见效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发布会上,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广东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孙志洋介绍了三年来《南沙方案》的进展。他表示,在落实《南沙方案》五大重点任务方面,南沙取得显著成效。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广东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孙志洋(央广网见习记者 徐钡儿 摄)
在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上,南沙落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等平台,推进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港科大(广州)入驻32个创新项目;布局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集聚22家新型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48%;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37.8%、75.9%,国际高端人才年均增长55%。
在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创建方面,南沙建成15个港澳青创基地,孵化项目2336个,推出“港澳青创新10条”奖补超3200万元;实施“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等,提供“港澳新青寓”120多套;建成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总部基地,开展活动1478场吸引6万余名青少年参与。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方面,南沙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破2000万标箱,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年均船舶交易超200艘;建成RCEP文商旅创新产业合作园,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等活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赋能211家企业,跨境贸易投资试点交易额超500亿美元,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国第一。
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上,181项创新成果获推广,市场准入审批时限压缩93.6%,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广期所上市3个新能源金属品种,广州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超75亿元;港澳社保“跨境通办”参保人数年均增长18%,缔结港澳姊妹学校52对,港澳籍在校生增长近2倍。
在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建立方面,南沙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大先行启动区新增注册企业数增长89%;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开通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环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超级生态堤22公里,完成森林提质增绿1.2万亩。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