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1月25日消息(记者郑少纯 通讯员陈霜)一排排巨型风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一面面光伏板奏响生态富民“渔光曲”。近年来,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大文章”,以金融“活水”精准滴注矿山开采、超级充电等重点领域。截至9月末,该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2740亿元,较年初新增近400亿元。
助力绿色矿山开采
“边开采、边治理、边复垦”,这是广东云浮某绿色建材有限公司对新建特大型石场立下的硬规矩。该项目规划面积超3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含矿山开采、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矿区配建等,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规划建设缓冲仓、破碎车间、压滤厂房、成品仓等核心构筑物和棒磨机、破碎机等主要设备,致力打造一个特大型储量规模的建筑石料生产基地。
然而,绿色开采意味着更高的资金密度——前期设备、土建、安装同时启动,企业自有资金难以覆盖。建行广州分行营业部“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在获悉企业融资诉求后,迅速奔赴云浮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研。服务队实地踏勘矿区整体环境,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深度座谈交流,全面细致掌握项目建设进度、资金缺口及使用规划等关键信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量身打造专属融资方案。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提高效率,尽快推动资金落地,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服务团队负责人表示。建行广州分行营业部高效协同配合,在1个月内完成了项目贷款批复和首笔贷款投放,有效满足了项目前期资金需求。
资金到位后,迅速被用于设备购置、建设物资采购以及安装工程费用支付等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据测算,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将达3000万吨,既能实现矿产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又能推动绿色矿业集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共进,达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共赢。经开采加工而成的优质砂石骨料,借助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优势,持续稳定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落地实施及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资源保障。
服务超充企业增效
广州天河科韵北路东侧,一座超级充电站热闹非凡。十多个充电车位近乎满员,出租车、私家车正有序补能,一辆车满电驶离,立刻便有新车主无缝衔接。“这里快充给力,位置也方便!”一位车主赞叹道。据该充电站运营方——广州某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充电站毗邻科技园,场地开阔,休息、如厕等配套设施完备,数十个车位中超半数为快充桩,能充分满足车主高效补能的需求。
“普通家用充电桩常见功率为7千瓦,而我们这里部署了2台600千瓦双枪大功率超充设备,单枪充电输出可达400A,是家用充电桩的80余倍。”企业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大多数车辆45分钟左右就能充满电,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持续升级,超充设备的能效将进一步释放,充电速度还会不断提升。”
除了充电效率高,液冷技术更是该超充站的一大亮点。“通过液体循环可有效降低设备内部温度,不仅能显著减小充电噪声,还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凭借这一核心技术,我们的订单已排至明年初。”上述负责人补充道。
亮眼的技术突破背后,是巨额研发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就在企业为创新“粮草”犯愁之际,建行广州增城支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在走访中精准捕捉到这一需求,迅速匹配绿色金融专属产品,高效联动内部审批环节,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还启动绿色通道加快业务流程,210万元信贷资金如及时雨般精准注入,为企业核心技术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贷款到位意义重大,直接助力我们拓展了新市场。”上述负责人感慨道。
对于像该新能源科技企业这样的科创“幼苗”,建行致力于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构建多维度企业“画像”,深入分析其专利价值、创新潜能与市场前景,不断优化适配性更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科创企业铺设稳健成长的阶梯。
“现在家门口就有充电桩,太方便了!”某小区居民指着新建的充电设施兴奋地说。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计划建设数百根充电桩,覆盖增城及周边乡镇,既能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的出行便利度,也能有效降低交通领域的污染。
助力绿色矿山开采、服务超充企业增效,这是建行广州分行绿色金融版图中的缩影。该分行将继续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聚焦绿色矿山、超级充电、光伏储能、氢能利用等重点赛道,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长周期的综合融资方案,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转型持续注入金融动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