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网球项目决赛在广州南沙国际网球中心圆满收官。不久前,十五运会武术套路决赛已在毗邻的南沙体育馆成功举行。至此,由南沙区承办的两项十五运会赛事均顺利完赛。

在这两项赛事举办地,海螺造型的南沙体育馆与海星状的南沙区少年宫遥相呼应,周边星罗棋布的是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的30余片专业网球场——高空俯瞰,蓝色硬地、红色红土、绿色草地交相辉映,衬以葱郁林木,宛若一片生机盎然的“海上体育绿洲”。

南沙

就在群众比赛网球项目开赛的当天(11月15日),由南沙国际网球中心培养的优秀球员陈晓正也在国际赛场取得佳绩,勇夺国际网联ITF(J30)赛事亚军。而在十五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决赛上,南沙输送的运动员卢卓灵在赛场献上完美表现。这位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中国代表团首金得主,也是南沙青训体系培育的优秀代表。

近年来,南沙区以“无围墙式”青少年业余体校机制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特色体教融合之路,让越来越多孩子在文体启蒙的“摇篮”中茁壮成长,向着冠军梦想迈进。

从幼儿园抓起 启蒙教育筑牢青训根基

清晨的阳光洒满南沙区第三幼儿园网球场,一群身着迷你网球服的“小不点”正挥着小球拍,在教练指导下练习“击中地滚球”游戏。这并非专业体校的训练课,而是该园为3—6岁幼儿量身打造的“儿童网球特色课程”。

作为南沙首个“网球特色幼儿园”,南沙区第三幼儿园以“游戏化启蒙、专业化支撑、家校社协同”的创新模式,为大湾区幼儿体育启蒙写下生动注脚。

专业资源的下沉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南沙国际网球中心为幼儿园安排了专业教练每周驻园指导。近2年,来南沙参加ATP、WTA比赛的球星孙发京、周意、梁恩硕、张玮桓先后走进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打网球、玩游戏,非常耐心地当起了教练,给孩子们喂球,并送上鼓励,极大鼓舞了孩子们学习网球的信心。

除了在南沙区第三幼儿园建设网球特色幼儿园,南沙国际网球中心还开展了一系列网球进校园活动。在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南沙小学、湾区实验小学、九比小学等9所中小学开展网球校本课课程,打造了一批网球特色学校。

此外,南沙国际网球中心还与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方共建广东钧泰青年网球队,合作培养国际一流的网球运动员。并于2024年初成立钧泰国际网球学院,引入国际一流的欧洲职业教练,组成技术、体能、康复教练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西班牙训练模式,开展职业网球培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40多名青少年精英学员长期在南沙训练,其中包括多名各组别全国网球排名前十球员。

耕耘终有收获。2025年广州市第十九届青少年运动会网球比赛中,主场作战的南沙队斩获6金5银4铜,金牌数、奖牌数均居榜首,创历史新高;2024年至今,钧泰国际网球学院学员获全国青少年网球A类及国际网联ITF青少年赛事冠军6人15人次。

从苗子到新星 精英运动员的成长路径

钧泰国际网球学院学员,广州外国语学校学生陈晓正便是这些摘金夺银的青少年之一,也是南沙青训体系培育的典型样本。这位梦想成为国际一流职业网球选手的少年,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与专业训练,已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2025年11月15日,即将年满15岁的他在国际网联ITF(J30)赛事中,连赢4场成功打入决赛夺得单打亚军,世界排名将迈入前2000名。此外,钧泰国际网球学院学员,广州外国语学校学生李习彤也在刚结束的中青城总决赛(CTJ3000)中获得U14组冠军,即时全国排名第三名。

“从本土的名师到国际网球学院的外教,我们一直给他配备了强大的教练团队,再加上他本身的身体素质和天赋,逐渐在国内外网球赛事中崭露头角,去年刚满14岁时已拿到ITF的首个国际积分。”南沙国际网球中心副总经理雷力表示,“钧泰网球学院非常重视学员全面发展,网球技术、体能、心理和战术课程构成西班牙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日常训练的必须课程,保障学员全面发展,为以后的职业网球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质的训练条件吸引了更多“陈晓正”集结。2024年、2025年,国家青少年网球队连续两年在此冬训;中国香港、广东、江西等多地青年网球队多次来此集训;全运会后,国家网球队及青少年网球队将再度在南沙国际网球中心冬训,这里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网球人才的“练兵场”。

多点开花 南沙青训体系的多元突破

网球的成功是南沙青训的缩影,依托资源禀赋,多个项目在南沙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广州唯一的滨海城区,南沙因地制宜发展帆船运动。在不久前结束的Volvo2025香港至越南帆船赛中,南沙“彤然号”帆船勇夺IRC竞赛组全场总亚军,成为赛事29年来首艘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赛船。

今年9月,2025J/70科林斯世界锦标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南沙帆船协会派出“风行者”“老虎队”“梦之队”三支青少年队伍代表中国出征,在全球29支顶尖船队中创造历史最佳战绩:“风行者”队获青年组总排名第二及女子组亚军,“老虎队”摘得青年组季军,“梦之队”位列青年组第四。

自2017年成立以来,南沙帆船协会已培养数千名青少年,让“海边的孩子”在风浪中驶向世界舞台。

在足球青训方面也很有特色。通过“无围墙”体校模式,以金隆小学、广东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南沙珠江学校、东涌中学、榄核二中、南沙小学、庆盛小学等6所足球网点学校为基础,实现办学办训资源共享。还聘请了国脚林良铭当“足球推广大使”,设立了区楚良足球工作室,给青训提供专业支持。

11月3日,在“喜迎十五运,绿茵竞活‘沥’”2025年横沥镇村居群众足球超级联赛决赛的当晚,区楚良足球横沥青训基地和横沥市民体育运动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标志区楚良足球工作室正式建立基地化的运营机制,也标志着南沙区足球青训迈入专业化、体系化的新阶段。

在篮球领域,南沙通过系统化体系搭建、多元化培训路径与丰富赛事历练,构建起坚实的青少年成长平台。

多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在南沙设点,针对幼儿启蒙、基础提升、中考特训等不同需求开设课程,例如幼儿趣味篮球班、青少年基本功强化班及体育中考特训班,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选择,有效衔接学校体育与官方青训体系。一方面深耕校园选材,与中小学合作构建人才梯队;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篮球文化交流,促进区域人才互通与技术提升。

南沙区篮球协会是南沙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因在群众体育与青训领域的突出贡献,近日被国家体育总局评选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现任南沙区少年宫科体部长的田超,曾是广东省武术队队员,他曾多次在国家级武术套路比赛中取得佳绩,卢卓灵就是由田超教练早期培养输送的优秀苗子。

田超表示,发现和引进优秀运动员非常重要,“一些有兴趣和天赋的孩子如果在早期能及早发现,能有专业的机构提供设施设备,有精英教练给予专业的指导,就能很好帮助他们成长。即使这些孩子今后不走专业体育的道路,能够有机会接触体系化的训练,对于个人今后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制度创新 “无围墙”体教融合的南沙模式

一批批冠军的涌现背后是南沙打破传统体育培养模式的制度突破。

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体教融合上,南沙区创建了“无围墙式”青少年业余体校机制,把区内中小学校和运动基地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摆脱传统“三集中”式业余体校的路径依赖,联合中小学、社会俱乐部等资源,构建“集中训练+分散培养”的多元化训练体系。

2022年9月,南沙首批设立30个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基地网点学校及7个项目训练基地,各校同步推进选材、组队、训练、注册、参赛全流程工作。成效立竿见影:2023年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南沙斩获116枚奖牌,金牌数较2020年增长127%,成为当年最大“黑马”;2024年奖牌数再创新高,达126枚,两年累计向市专业队输送20名优秀运动员。

“以赛促训”是另一关键抓手。南沙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市、区各级赛事,获得学校与家长广泛支持。运动员通过赛事交流与环境激励实现快速成长,印证了“体育回归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有效路径。

从幼儿启蒙到精英培育,从单项突破到体系构建,南沙正以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打造未来冠军的“摇篮”,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贡献“南沙方案”。(来源:南沙区委宣传部)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